《五彩池》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7 22:41:09
《五彩池》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五彩池》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彩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彩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19个,其中12个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情境表演法。

教学准备:

1、五彩池的风光资料片。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几张五彩池的风光资料片。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2、请学生回答,并问是怎么知道的。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到这个神奇美丽的`地方——五彩池去看一看。(教师板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各抒己见,交流资料。

1、学生介绍你所了解的五彩池。

2、教师做适当补充。

五彩池在四川的黄龙风景区。黄龙风景区与九寨沟风景区一样,同为川西北高原上耀眼的明珠。xxxx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五彩池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

三、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学生通读全文,想想五彩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讨论课文记叙的顺序:说说课文先讲了什么,有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先讲了五彩池的传说,接着讲它的形状、颜色、成因;最后总结全文)

四、学习字词、扫清障碍

1、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可通过讨论,查字典等多种学习方法。

2、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应注意的字型及字音。“灿”是平舌音;“矗”是翘舌音。

3、让对本课词语理解没问题的学生当“小博士”,站在台前,谁有不理解的词向他提出疑问,博士作答。教师可适当点拨。

五、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引入新课

1、简要复习本课写作顺序。

2、告诉学生学完本课要为五彩池写出几条广告词。看谁写的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读深思,理解内容。

(一)精读重点段

1、找出文章的重点段(2——4),这一部分写什么?(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讨论题

(1)课文写了五彩池哪些特点?画出有关词句,旁边作批注。

(2)五彩池池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

(3)这一段中运用了哪些比喻句,请找出来读一读。

(4)说说每个比喻句都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归纳。

4、学生质疑问难。

5、利用三棱镜演示折射,进一步理解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一是池底石笋各异,阳光折射;二是花木倒影。

(二)学习首尾段

1、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五彩池在哪里?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奶奶讲的故事?

(2)课文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到了那里,你会怎样想?

三、美文美读,整体赏析。

1、学生有感情品读好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

2、小组赛读,最后试着背诵打比方的句子。

四、拓展延伸,训练能力。

学写广告词

再次欣赏五彩池的投影片,人人为五彩池写广告词。

老师也准备一句:人间仙境何处寻,请君漫游五彩池。

五、布置作业

1、向父母介绍五彩池,并说颜色变化的原因。

2、摘录文中你喜欢的词句。

板书设计:

五彩池

数量 多得数不清

大小 大小各异

形状 玲珑多姿

颜色 五颜六色

原因 大自色赐予的美

《五彩池》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了解五彩池的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2、了解每段落之间的联系并划分段落。

3、学习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和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具准备:

风景图、幻灯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

2、提出预习要求:轻声把课文朗读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想想五彩池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

2、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3、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如何描写五彩池的?

四、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话)

(1)第一句为什么用“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来形容五彩池?

(2)第二句为什么说水池像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3)第三句写的`是什么?

(4)第四句为什么说水池像葫芦,像镰刀,像盘子,像莲花?

2、五彩池中的水都有什么颜色?是什么“令我惊奇”?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五彩池中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颜色?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

1、默读,把讲原因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课文有几句话说明原因的?(4句话)这四句话是怎么把原因说清楚的?(第一句说池中长着不同形状的石笋;第二句说石笋 ……此处隐藏24447个字……过电视剧《西游记》吗?你知道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叫什么吗?--瑶池。

2、通过CAI课件,展示“瑶池”。瞧,这就是王母娘娘居住的瑶池。这么美的瑶池,大家想不想亲自去看一看。能去吗?--(不能,因为那是天上的瑶池)。对,“天上假瑶池”。

3、播放《古民乐》,由教师讲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传说及自己今年夏天在我们四川松潘的藏龙山见到的人间真瑶池--五彩池。引入课题。并交待老师做导游,带领大家作一次旅游。以上做法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文主体。

(二)审美欣赏(虚拟旅游)--“人间真瑶池”

旅游准备(读),旅游活动(描述特点)。

具体做法:

1、旅游准备(读)

(1)谈话(出示准备的导游帽4顶)同学们,今天就由老师做总导游,带领大家通过国际互联网,作一次虚拟旅游去看一看“人间真瑶池”。问题:同学们,出门旅游应该准备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归结(出门旅游应该准备些什么呢?)。背景资料的准备(即预先了解对“五彩池”的介绍,阅读课文2、3、4自然段)。

(2)全体同学自由朗读课文2、3、4自然段,感悟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及其特点(放《九寨风光》背景音乐)。

(3)划分旅游小组(分为组),每组选出小导游一名,发给导游帽一顶,然后指定每一组再次阅读讨论某一自然段,掌握景物特点,并作好导游解说。

2、旅游行动:

(1)旅游开始(出示CAI课件:旅游路线图)。

(2)教师做总导游。点击课件路线图,每到一风景点,作为旅游团的小憩,小憩时就由每一小组的小导游按预先指定的自然段介绍五彩池的某一特点。到达目的地之前分别介绍完五彩池的所有特点。

(3)到达目的地。参观五彩池,由教师提供五彩池学习的网络地址(教师事先编制的主题学习网页),学生可以自由点击,欣赏美景,了解相关知识。

(4)旅游归来(整体感悟,畅谈旅游见闻)。

提问:

1、你看到什么?

2、为什么美?

在学生的发言中,老师归结,

板书:

数量(多)

五彩池 美丽而神奇

形状(奇)

祖国山河美

颜色(美)

(三)拓展学习、网上探因(课后作业 )。

1、通过教师提供和互联网网络地址,学生检索五彩池形成原因的相关资料。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个“五彩池成因”的小报告。

3、学生可以将报告发送到教师的电子邮箱,或者在五彩池学习的主题网站BBS上发布。

4、教师在课后与学生利用电子信箱或BBS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同学们探究性的学习精神。同时也是拓展性学习。

点评:

开放或课堂教学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模式。本课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首先,整个教学,教师力求让学生全员参与,创设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开放,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开放,发挥了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创设情景,让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读、讲,动心悟,动脑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与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之中,实现学生学习器官的开放。第三、课堂结构设计新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可能产生的困难来自于个别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术的不熟练,以及学生对学习时间的把握。本节课要求学生在课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学习,学生在家庭不一定都具备上网的条件,所以要充分进行学习,还需要在课后给学生提供上网的条件。

《五彩池》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语文训练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五彩池的特点来写景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方法习惯目标:1、在强化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

2、继续运用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

3、训练学生“在反复反馈中开发思维、在联想中增强记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

2、激发学生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3、积累词句。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顺序,了解五彩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目标、反馈教学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片,影碟机,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课时目的:精读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池水不同颜色的原因;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总结全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瑶池的传说。

2、板书课题————《五彩池》解题。

3、五彩池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导入)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学习目标)听课文朗读,思考:

(1)、五彩池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特点)你能找出有关词语吗?

(2)、这一段写了什么?

2、出示投影片,重点词句教学:“漫山遍野”

3、方法小结: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理解课文:

5、小结:第二自然段讲了(水池多、美)。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2)、这一自然段写了五彩池的水非常( )。

2、引导分析。

3、小结。

4、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这样神奇呢?(导入)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并运用学过的知识想一想:

(1)、这一段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

(2)、你能找出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吗?

2、课件演示;

3、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4、小结:

5、面对美丽、神奇的五彩池,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启下)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这一段表明了作者对五彩池的(喜爱和赞美)。

3、质疑:(思维拓展)。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

1、请为五彩池设计广告词;

2、背诵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数量:漫山遍野…

池 颜色: 光辉… 多

五彩池 大小: 亩、丈…

形状: 葫芦、…

水 来源相同: 美

颜色不同:

《《五彩池》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