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慰教学设计【实用】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安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能设身处地地想被安慰者的心情,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
2.能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设身处地地想被安慰者的心情,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联系生活,感受安慰
1.
谈话:同学们,《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我”上台演老虎砸锅了,心里特别难过。生活中总是避免不了遇到这样的烦心事,你遇到过令自己感到委屈或伤心的事吗?(生自由发言)
2.引导:当遇到这些事的时候,有谁接受过别人的安慰?说一说别人是怎样安慰你的。(生自由发言)
3.引导:听了他的安慰,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预设:(1)心情开始变得好起来。(2)不再那么担心了。
4.提问:为什么安慰能使人的心情变得好起来?
预设:别人的安慰使自己不再担心了,
使自己感到了温暖,使自己感到被人理解了。因此,安慰能给人温暖和力量。
5.导入:是啊,安慰能给人温暖和力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节口语交际课“安慰”。(教师板书话题)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要立足课堂,面向生活。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情境,降低了交际的难度。
板块二创设情境,学习安慰
1.情境再现,体会心情。
(1)播放事先录好的微课视频。
小峰的烦恼——同学们,在运动会4×100米接力赛中,我摔倒了,我的班级在这个比赛项目上没有取得名次。唉!
(2)看过视频,想一想:小峰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3)继续看视频——小峰说:“都怪我,我要是没摔倒就好了。”
听出来了吗?小峰此时特别自责,因为他觉得是自己影响了班级荣誉。
2.模拟情境,尝试安慰。
(1)假如你就在小峰身边,看见他这样自责,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2)模拟情境:一名学生当小峰,其他学生尝试安慰小峰。
教师引导:你会怎么说?
预设1:“你已经尽力了,虽然摔倒了,但你带着伤坚持到最后,你是好样的`!”
(师点拨:了解对方心烦的原因,然后想出不让对方心烦的理由来劝对方)
预设2:“你不要难过,摔倒只是个意外,你一定也摔疼了吧!下回我们一起努力!”
(师点拨:设身处地地感受对方的心情,安慰时,开头用上“不要难过、不要伤心”等词语,能体现真心实意)
除了用语言安慰小峰,你还会选择哪些方式安慰对方?(拥抱、拍拍肩膀、眼神鼓励、说幽默的话逗他开心)
3.回顾过程,明白方法。
(1)小结:同学们了解了小峰的烦恼,设身处地地感受他的心情,才能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安慰他。
(2)教师随机板书:设身处地地想选择合适的方式可用上“不要难过、不要伤心”等词语
【设计意图】挖掘教材资源,充分利用。这里以情境一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安慰的要点,得出安慰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块三组织语言,练习安慰
1.出示教材中的情境二和情境三。
(1)指名学生读一读。
(2)从小丽和小冰的倾诉中,你听出他们遇到了什么烦心事吗?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名交流)
2.引发思考:小丽和小冰都很难过。想一想:我们该怎样安慰他们呢?
3.小组模拟安慰。
(1)明确任务:四人一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境演一演。一人扮演小丽或小冰,其他三人扮演安慰者。
(2)出示交际提示。
课件出示:
l
设身处地地想被安慰者的心情。
l
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
l
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小组模拟安慰,教师巡视指导。
4.推荐展示:两个情境中各邀一个小组上台表演安慰。
5.小组展示,师生点评。
(1)小组展示完毕,教师相机采访。
①采访小丽(小冰):听了同学们的安慰,你的心情好点了吗?现在怎么想?
②采访安慰者:你的安慰,让小丽(小冰)的心情好起来了。说说你安慰他人的秘诀是什么。(先了解对方不顺心的原因,再设身处地地想他的心情,最后考虑怎样安慰他)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刚才的安慰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哪些?
预设:
语言上:能用上“不要担心、不要自责”等词语,安慰时能设身处地地想,态度真诚。
动作、神态上:动作得体,神态能表达关切。
方式上:鼓励、建议、提供帮助……
(3)小结:安慰别人的方式有很多,不论哪一种,都要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语言得体,真诚的安慰就是最好、最美的方式。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是实践性的任务,只有让学生置身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才能学会交际,这里分小组进行交际,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
板块四倾诉热线,多向互动
1.创设情境:你最近遇到哪些烦心的事情呢?请在线倾诉,全班同学、包括老师都是热线主持人。
2.学生现场倾诉,同学和老师在线安慰。
(1)学生倾诉。
预设:①因为前几天生病,林林今天上数学课时好多地方听不懂。他自己很焦虑,下课了还坐在座位上发愣。
②陈小敏家里发生了不幸的事,近来她常常闷闷不乐,暗自落泪。
(2)同学分四人小组合议:
情形一,烦心的原因:①听不懂,很着急。②生怕成绩会变差。③不知道该怎样弄懂。
怎样安慰他,让他不烦心:①今天的数学课涉及了前面的一些内容,你听不懂也很正常。②你不要着急,老师会给你补课的。他还和我们几个班干部讲过,要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来多帮帮你呢!③你不要发愣了,我们一起出去走走,散散心,顺便我来讲讲我对前几天所学知识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这或许对你会有帮助。
情形二,烦心的原因:①觉得自己家很倒霉。②今后生活会不如别人幸福了。③家人也闷闷不乐,影响了她的情绪。 ……此处隐藏9806个字……趣事,导入课题,简介作者。新课导入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种交流式导入,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气氛,从而以最佳状态进入新课教学。)
(二)感知积累:
1、指导学生试读课文
下面,我们就来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种“趣”的。
教师指导文言文诵读方法:请同学们注意: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任务是诵读,诵读的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清句读和停顿:三是读出语气和感情。下面请一位同学试着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读的是否符合要求。
(重视学习过程,注重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荐选读课文段落或朗读全文,提示听者注意字音、停顿、感情方面是否恰当,还要注意根据文字展开想象。然后师生共同评读,即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读或者建议别人怎样读。
(尊重读者的劳动,尊重听者的建议,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能够很好的处理读音、停顿、感情等,实现了培养学生语感的目标。并通过后面的练习读文加以巩固。)
教师强调指导:
①字音:童稚[zhì]拟[nǐ]作鹤唳[lì]凹凸[āo’tū]
庞[páng]然大物癞虾蟆[làiháma]
②句读、停顿。
③要读出一种轻松、愉快、自得其乐的语气来。
2、学生自由诵读(为学生提供感受和体验揣摩的机会)
3、概括课文内容。(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和把握)
4、合作学习:四人为一组,借助小字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讲一节,也可以推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教师不断巡视,及时了解合作学习的情况,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和争议中去,然后在了解学生合作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面对全体同学强调重点字词,如果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全班合力解决,必要时点拨深化。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翻译,不求字字落实,学生能对照注视说出大意即可。)
5、师生共同解疑,教师还要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师:课文中还有几处,因为没有注解,老师没有读懂,请同学们帮我解决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②心之所向则……
③徐喷以烟,使其…… ④蹲其身,使与台齐
⑤以丛草为林⑥吞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生:(主动帮老师解决以上问题)
(老师以求教学生的方式检查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师生间的交流合作。)
师:另外,从此文中,我们还学到了一些成语,或联想到一些成语,有哪些?
生:(可能回答“明察秋毫”“怡然自得”等,如果有些想不到教师可提醒。)
(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到此为止,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和理解,为下一步的品读赏析奠定了基础。)
(三)品读赏析:
课文追忆了作者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地品读一遍课文,品味文中精美的语句,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推荐给同学们,并说明理由,好不好?
(生品读、推荐精彩语句,师生共同交流,欣赏)
如:①余忆童稚时……(憨态可掬,童真童趣融于其中)
②心之所向,则……也(想象奇特)
③徐喷以烟……(非童稚不能为也)
④忽有庞然大物……(照应上文“以…为…”,儿童特有的感受,非世俗成人所能想到)
⑤神定……驱之别院(物我同趣,令人哑然失笑)
(指导学生仔细读课文,品味文中精彩语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再造文中景象,学生间互相交流感受)
(四)探究讨论:
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就课文结构、内容、写法、顺序、语句理解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四人一组,合作选题,集体研究。教师准备以下课题:
这些趣事,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来的。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那么,读了这一课,你能就课外结构、内容、写法、顺序、语句理解等方面提出一个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探讨吗?
教师准备以下课题:
①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
物内之趣——细察其纹理。
物外之趣——依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乐趣,一是身处尘世难得的闲情
②从作者的作文思路入手,请说明第3段置于文中的合理性。
③从情景联想出发,“怡然称快”与“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样产生的?
④第四段作为一个儿童故事,其童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五)延伸拓展:
其实,文中所写的童趣,我们同学也可能听说过、见过,甚至经历过,所以读起来特别亲切。下面我们来看周作人的一次童年经历,共同体味一下其中的童趣。(课件展示周作人的一篇散文,体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六)总结收获:
课文我们已学完了,我们读文章也是为了写,请同学们从写作的角度说一下你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七)结语: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童年时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情趣,以及身处尘世时那种超然物外的闲情,认识到了童心的纯真,童趣的美妙。同学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八)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回忆自己童年时的趣事,试着写出自己所体验到的“物外之趣”,字数500字以上。
(背诵既是对课堂内容的巩固,也是对文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可加深对“物外之趣”体会,也是课堂的延伸。)
七、资料链接: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周作人《苍蝇》选段)苍蝇不是一件很可爱的东西,但我们在做小孩的时候都有点喜欢他。我同兄弟在夏天乘大人们午睡,在院子里弃着香瓜皮瓤的地方捉苍蝇。苍蝇共有三种:饭苍蝇太小,麻苍蝇有蛆太脏,只有金苍蝇可用。金苍蝇即青蝇,小儿谜中所谓“头戴红缨帽,身穿紫罗袍”者是也。我们把他捉来,摘一片月季花的叶,用月季的刺钉在背上,便见绿叶在桌上蠕蠕而动,东安市场有卖纸制各色小虫者。标题云"苍蝇玩物",即是同一的用意。我们有时把他的背竖穿在细竹丝上,取灯心草一小段放在脚的中间,他便上下颠倒的舞弄,名曰“戏棍”;又或用白纸条缠在腿上纵使飞去,但见空中一片片的白纸乱飞,很是好看。倘若捉到一个年富力强的苍蝇用快剪将头切下,他的身子便仍旧飞去。
希腊路吉亚诺思(Lukianos)的《苍蝇颂》中说:“苍蝇在被切去头之后,也能生活好些时光”,大约两千年前的小孩已经是这样的玩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