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教材P39例10及教材练习九第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4=3.1×3=2.8×4=0.2×12=
40÷5=7.2÷8=5.6÷0.8=1.2÷0.4=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10(1)
1.出示例10(1)情境图: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2.(1)让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
(3)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即2.5÷0.4≈6(个)
3.教师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所以需要7个瓶子。)
4.小结:虽然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板:进一法)
5.练习:出示书本练习九第8题。
(二)学习例10(2)
1.出示例10(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25÷1.5=16.666……(个)
3.让学生尝试分析: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
4.小结:那只能取商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的尾数应去掉。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5.练习:书本练习九第7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去尾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少1,进一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多1。)
(三)小结: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或做成一个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或做整个的物品,用“去尾法”。如果要装东西,比如用油桶装油,因为多的油都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板书:根据实际情况)
三、巩固拓展
1.出示练习(1)有2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需要几个袋子?
(2)有2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可以装满几个
袋子?
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
②指名学生发言,找出已知条件。
③小组合作交流,整理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让学生区分“去尾法”和“进一法”)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引导总结: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因此,在取近似值时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作业: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2、5题。
五、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进一法
根据实际情况
去尾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与以往所学习相比,列式、计算没有新的知识点,只是在对计算结果的处理时有了“出新”之处,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课设计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展开,注重让学生经历思维挑战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通过对算理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整数除以整数不能整除时,在被除数的个位数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32里面含有32个( );
(2)1.2里面含有12个( );
(3)0.25里面含有( )个百分之一;
(4)2.4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5)8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6)0.15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
2.列竖式计算:
把2145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多少?
2145÷15=143
3.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2)3筒奶粉1500克,1筒奶粉多少克?
(3)1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
学生列式计算:
(1)500×3=1500(克);
(2)1500÷3=500(克);
(3)1500÷500=3(筒)。
比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关系,说出整数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将上面三题中的单位名称“克”改为“千克”:
(1)1筒奶粉0.5千克,3筒奶粉多少千克?
(2)3筒奶粉1.5千克,1筒奶粉多少千克?
(3)1筒奶粉0.5千克,几筒奶粉1.5千克?
学生列式计算:
(1)0.5×3=1.5(千克);
(2)1.5÷3=0.5(千克);
(3)1.5÷0.5=3(筒)。
观察思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关系? ……此处隐藏18144个字……况分析】
大庆市直机关一小,是大庆市教育局直属的小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育局教育资金雄厚,逐年增加对我校教育的投入,是全省、全市标准化小学,班级硬件齐全,每个教室都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这里的学生生源来自城市,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本班的学生对于除法计算知识掌握比较好,基础知识扎实,特别是学生刚刚学过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从学生的作业反馈可以看出,准确率很高,这就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个班的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老师相信这些同学能够很顺利学好本节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能力目标】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应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小华和小红在打电话,小华在打国际长途,每分钟7.2元,她打电话用了45元,小红在打国内长途,每分钟0.7元,她打电话用了4.83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设计意图:这里以情境图出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及描述信息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你们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回答:先分别求出每个人打电话的时间,再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谁打电话的时间长了.
那怎么列式呢?
学生可能会列出:小红打电话的时间是4.83÷0.7,小华打电话的时间是45÷7.2.
解决这个问题也要用小数除法计算,同学们发现这两个除法算式和前面我们学过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可能回答:这两个除法算式的除数是小数,以前学的小数除法的除数是整数.
同学们已经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那么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共同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以计算小红打电话的时间为例)
1、我们直接用4.83除以0.7,结果得0.69分,我们觉得不太可能,但是又一时没有想出别的办法。
0.69
0.7 ) 4.83
42
63
63
0
2、我们小组是把钱数都化成以角为单位,4.83元=48.3角,0.7元=7角,48.3÷7=6.9(分),就算出了小红打电话用的时间是6.9分.
我们还可以把4.83元=483分,0.7元=70分,然后再用483÷70=6.9(分)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6.9 6.9
7)48.3 70)483
42 420
6 3 630
6 3 630
0 0
3、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根据"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把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进行计算的,也就是把算式4.83÷0.7转化为48.3÷7来计算的,最后得数也是6.9分.竖式和第二小组的第一种算法是一样的
这时同学们可能恍然大悟,意识到要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只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就可以了.可以让学生说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如果说得不完整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总结方法,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时教师应该趁热打铁,接着出示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计算:8.4÷0.56
学生独立计算这道算式,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这样:我先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把原来的算式变为840÷56=15
学生反馈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这道题同学们在计算的时候都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呢?而不是像前面计算的两道题那样同时扩大10倍呢?
这时学生可能会回答:如果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那么除数仍然是小数,不能直接计算出得数.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问题出现以后,要给学后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三、数学解释:
那么同学们能总结出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吗?通过实际的计算,完善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在计算小数除法时,先看除数,除数是几位小数,就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把除数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要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要尝试让学生进行归纳性的总结,虽然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够严密,但是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概括的能力】
四、应用所学知知识解决问题: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试着解答。
世界上最大的鼠产生于南美洲,体重可达到50千克,身长1.5米.
世界上最小的鼠生活在泰国人的热带丛林中,体重约0.002千克,身长0.03米.
【设计意图:学生在掌握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之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构建新知,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创设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有效的指导。遵循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新理念。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的基础上, 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点评】
1、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首先提供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背景。创设了两个同学在打电话的生活情境,研究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运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通过交流得到启发,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