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2.理解和区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3.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特点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人体的免疫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对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具体组成、免疫的具体过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等相关知识没有接触过,因此对于免疫过程的掌握和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要突破的知识难点。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激发兴趣 播放视屏《康熙因痘得福,继位成天花防治专家》
问题:
1.康熙是靠什么战胜天花的?
2.影片中提到的“种痘法”原理是什么?
3.康熙为什么终身再也不会得天花?
认真观看视屏,注意视频中的细节,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视屏中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欲望。
自主学习
知识初探
一、自主阅读教材35至36页内容,并思考完成如下任务:
1、说出免疫系统由什么组成。
2、依次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3、比较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二、学生代表发言,发表自己对知识点的初步理解 使学生对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有自己的初步理解。
小组探究
加深理解
一、给学生观看“艾滋病”的介绍视频,引导学生分析艾滋病的致病机理;
二、给学生分配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教材36页资料和曲线,思考相关问题,说出第三道防线的作用;
三、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不同特点 观看视屏,了解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小组合作,对资料和曲线进行理解分析;仔细阅读教材,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找出两种免疫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选派小组代表,上讲台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 锻炼学生的资料分析和知识处理能力,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难点突破
一、结合各组的讨论情况,予以点评;
二、总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特点和二者的区别;
三、提出二次免疫的概念,结合疫苗注射的实例和相关二次免疫的曲线图,引导学生找出二次免疫的特点:更多、更快、更强。 听取教师讲解,认真做笔记,对不明住处提出疑问 使学生对当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更好地掌握,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知识巩固
回顾课题导入时的视屏后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应用当堂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疑问。 思考课前导入时留下的疑问,应用当堂知识予以解答。 使对所需知识灵活运用。
生物教学设计2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手段:
板图、挂图、多媒体课件、实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言
本节可引入的话题很多,如:
①可从全世界面临的一些生态危机,如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入手;
②或从花卉、农作物、果蔬的.栽培方法或增产的措施入手;
③或从一些自然灾害,蝗灾、沙尘暴等入手;
④或动物、植物的同化作用区别等等方面切入光合作用;
⑤还可通过教材提供的光合作用的发现所列举的几个着名实验为切入点进入光合作用的学习,其中较易作为切入点的实验有: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学生在初中就做过);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场所,且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教师应特别重视光合作用发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因为通过分析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学生可以不仅了解到放射性元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因此有人说“技术是人类延长了的手臂”。
2、叶绿体及其光合色素
用板图或挂图显示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提问复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教师应适时指出,光合作用所以能在叶绿体中进行一是由于其中含有催化光合作用的酶系,这些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和片层的薄膜上;二是在基粒片层的薄膜上,有吸收转化光能的色素,这样就引出了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这一教学内容。
(1)学生做《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可作为探究实验,也可作为验证实验,但实验过程都应让学生自己看书总结,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想要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生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个实验是高中生物学实验难度较大的一个,涉及的药品多,实验原理复杂,实验操作也较烦琐,而且实验现象也不是很明显。如何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实验呢?下面就这个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做一些说明。
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关键是速度。提取光合色素过程中,因为光合色素都是脂溶性的,因此用丙酮这种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液,因为丙酮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因此提取过程要速度要快,同时提取液要用胶塞塞好,以防止其挥发;利用二氧化硅硬度极大的特点,其粉末可增加研磨时磨擦力,加快研磨的速度;又因为叶绿素容易破坏,因此需要保护,而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把绿叶剪碎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快研磨速度。
生物教学设计3一、分析教材
这是一节七年级的生物课。
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家”中有很多成员,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的迫切愿望,加强环境教育,使初中 ……此处隐藏24174个字……什么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得出结论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同时学生分析刺猬、变色龙、竹节虫,得出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分析书本P19的资料,回答问题: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观察兔子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从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其形态结构都有所改变。
生物除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
过渡问题: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呢?生物本身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学生举出例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鼠妇疏松土壤,柳、杉树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帮助净化空气,人类大量得排除废气、废水使环境受到污染……)
讲解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 1.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 2.作出假设: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的空气湿度不一样.
? 3.制定计划:学校内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裸地指什么?灌丛指什么?)
? 4.填写P7空气湿度记录表.并画出曲线图.
? 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举例:曲线图的画法:
总结:前面一节课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解答下面问题。
6、练习:
1)如果将生活在淡水中的鲫鱼放入海水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
A.每种生物都是有寿命的
B.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C.动、植物改变生活环境就会死亡
D.生物的生存环境很容易破坏
2)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
A.充分利用光能 B.减少阳光照射
C.适应低温 D.适应潮湿的环境
3)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最好的解释为( )
A这些鸟不适应环境
B.被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
C.适应是绝对的
D.适应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
生物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体会语言表达的妙处,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并了解课文先总后分的写作顺序。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乐于观察”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事物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点:
第二自然段,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体会语言表达的妙处,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教学难点:
第五自然段,理解究竟什么是“生物钟”这个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
同学们都很喜欢猜谜语,我们来比比谁猜得快。
(出示谜面:兄弟三个爱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它们会走没有脚,它们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要起床,什么时候上学去。
板书:时钟
生说时钟的用途。
同学们,有一位伟大而神奇的魔术师,它能让你在没有时钟的时候掌握时间,猜猜这位伟大的魔术师是谁?(板书:自然界的)
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头脑中会产生哪些小“?”呢?
学生有可能提出:(1)自然界的`时钟是什么?(2)这些时钟是怎样的?
(3)它会怎样向我们报时呢?……(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简要板书)
二、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同学们,要想解开小问号,我们该怎样去做呢?
2、是,读课文是我们解开小问好的办法。在读课文时,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两点,(1、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的同桌还可以请教老师。2、把句子读通顺。)(学生读课文,师巡视。)
3、自然界的时钟慢慢的要敲响了,你们准备得怎样了呢?
(过生字关:出示本课要学的生字。小组合作学习,把生字的音读准,不会认的字作上记号;互相帮助,如果都会认了,小组长检查,读对了,请小组长给每个组员发“笑脸”)师巡视,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及时表扬合作学习好的小组。
4、生字朋友带来了一连串的生词,能读出这些词语吗?(不带拼音)
发现蒲公英夜幕降临不声不响地洞底细
拜访内部(指名读,齐读)
出示生字词中没有的词语。(带拼音)
(喇叭绽开美貌巡逻辛勤)顺势问问学生是怎样认识这些词语的。
5、让我们把生字词送回课文中,读一读课文。
6、分任务朗读课文,顺势正音。(出示朗读要求:坐姿要端正,声音要响亮朗读有自信,抑扬有感情。)
7、师范读课文,思考:自然界的时钟是什么?你喜欢自然界中的哪一种时钟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中写了哪几种花?这些花是怎么报时的呢?
通过你们的介绍,你们知道徐老师明白了什么呢?请大家仔细听。
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话有什么发现。
真会倾听,我们把刚才说的话连起来就是,出示:(牵牛花大约在清晨四点开了。五点钟,野蔷薇开了。六点钟蒲公英开了。到了太阳当顶的中午,美丽的午时花开了。夜幕降临,夜来香不声不响地开了。)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
课文中是不是跟老师一样写的呢?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花儿开放的样子。
请大家挑选其中的一句话,反复朗读,想象一下花儿开放的样子,边读边可配上动作。
指名读其中的句子,适当地作出评价。
师小结:我们欣赏了这么美丽的花,我觉得这些花各有各的姿态,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想把这美丽的花儿永远记在心中吗?齐读第二自然段。
试着背给同桌听听,指名背。
过度:自然界中的花就是这样为我们报时的,那动物们是怎么报时的呢?只有学完课文,我们才能解决第二个小问号。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现、英、夜”。
想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指导书写“夜”
(1)、出示几个写得不好的“夜”和范字进行比较。
(2)、这几个字哪个字好看?哪个不好看?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3、学生观察、描红其余的两个字(提醒书写姿势)。
板书设计:
植物
自然界的时钟奇妙的活时钟(生物钟)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