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
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总结过去,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原因。
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而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教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学生感到有话不会表达。
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各年级作文教学的阶段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因而收效不大。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一难题呢?
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
据此,本次我们着几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指导学生把作文写生动。我们的设想是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开辟两种渠道,分清三个阶段,抓住三个训练,使本次作文教学构成一个科学的训练过程,较好地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题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1、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樱桃的形、色、味,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片断,学生很有兴趣,写的片断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注意了层次与顺序
2、先实践后作文。我们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学生亲眼观看了实践活动,所以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这个小品所表现的故事,自然兴趣盎然。由于小品假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素材,因而学生写作起来会有兴趣。
3、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在学生观看了小品以后,及时指导学生复述小品内容,并把各个环节叙述清楚。在此基础上,连段成篇。
二、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
本节作文训练的指导设想是: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先观察再写作文。丰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观察真真实实色的樱桃,观看贴近学生生活的小品。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其二,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1)在作文指导时,先听听别人的描写。(2)指导学生在评价和鉴赏其他同学的作文中学习作文。
三、突出三个训练,提高作文能力
在本次作文指导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本节课,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1)细致地观察;(2)有序地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要真正认识事物,不仅要靠观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因此,老师在执教时,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特别要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注意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达到言之有理。
通过本节课设计到课堂实际操作,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一定要坚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事情,写出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把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做到“源头时有活水来”。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23月31日,在教办领导的统一安排下,全镇所有小学语文教师在我校聆听了专题讲座,郑老师为我们进行了一堂《扮靓你的作文——中考作文得分技巧》的主题作文课。郑老师从考场作文要回避的十大毛病、考场作文得分技巧等方面直击中考作文中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和解决办法为现场的师生进行了精彩的讲座。短短一天的培训,收获颇丰。通过培训,我懂得了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掌握了如何指导学生拿高分作文。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写作教学很有指导意义。
首先,加大对学生的阅读积累训练。生活和阅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阅读至关重要。正如郑老师所说,让学生读一些文辞优美的篇章,不仅扩大阅读量,还能让学生在美文欣赏中受到熏陶,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为此,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每次适当地摘抄几句精美句子,并让学生抽出一点时间背诵精美的词句或语段。
其次,教会学生精致地写好身边的事。做菜要有鱼、肉、蔬菜等各种材料,客人上门,即可从冰箱取出进行加工,若无这些材料,必手忙脚乱,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考写作如做菜,得预备好足够的材料,而写好身边的事即为中考准备了写作材料。在作文训练课上,应像郑学志老师所说的那样进行系统的训练,从拟题到语言训练落到实处,教会学生一些实实在在的方法。比如使用高雅语汇、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恰当运用句式、精妙用词、巧妙引精美的'词句或语段。用,表达真情实感等,在这方面下大功夫。既要拟好题,又要使文章彰显语言美。
第三,注重观察。让学生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勤于观察、发现、感受、记录、构思,写作时就不会言之无物了。让学生在周边生活中、在玩乐中汲取语言的养料,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学生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假日逛街、游玩的途中,留心一下店名、标语及名胜古迹处的对联、诗词,把怦然心动的摘下来,除了注意生活观察外,还需留心生活经验的积累,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笔记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实古往今来,许多作家都是在记笔记、写日记中成长起来的。对学生写作中的难点作准确的实实在在的指导。比如指导学生紧扣中心点明题旨的方法,写好叙议结合的文章,文章结构安排,如何审题等。
第四,仿写训练。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是吸收前人的成果,并创造性地将前人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有些学生拿到了文题后迟迟下不了笔,是因为不知如何表达,即使写出来也言不由衷,词不达意。针对这种状况,我们结合学过的一些经典范文,指导学生 ……此处隐藏16446个字……美好的事情发生。
通过这次学习,聆听了翟老师的讲座,观摩了翟老师的作文课,对简快作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再加上自己平时在班里进行的实验,渐渐地喜欢上了这种既简单又快捷的作文教学方法。
1、自从了解简快作文之后,我发现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几乎都运用了简快作文的规律。于是我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简快规律,进行读写迁移。
2、简快作文规律虽然有固定的几个步骤,但是听了翟老师的授课后我才知道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灵活变通,甚至可以加进自己研究实践的东西。
比如可以把简快规律的复习融合在例文赏析中,而不是和盘托出。在例文赏析中,也不是整篇文章一下子呈现,而是让孩子们尝试命题,尝试开头点题,尝试结尾照应。翟老师是简快作文的创始人,但是他却不搞一言堂,不是唯我独尊,相反,他鼓励广大教师一起研究逐步完善简快作文。他的这种宽容严谨、实事求是的作风非常令人敬佩。
3、见贤思齐。我们去河东学校听课了解到,那里的老师负担较重,一个班的课程几乎是一个人担任。一天的课基本上都是一个人上。可是他们的简快作文实践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真的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
4、学会忽悠学生。法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把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那才是最大的本事,其实就是最简单的.本事,也是我们最欠缺的本事。
5、简快作文的意义非同一般。第一,把我们教师从繁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不要再去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什么精批细改,写旁注评语(谁看!)。第二,相信孩子,培养了孩子们的能力。孩子们的能力真的不能小瞧。比如,互评阶段,只要我们把方法交给学生,孩子们的表现真的令我们叹为观止。第三,简快作文的规律可以举一反三,普遍运用。不光是作文教学就连平时的听写、练习册、单元检测卷子,甚至别的科目的学习,只要授之以渔,几十个孩子的力量比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强大的多。孩子们批改起来,比老师还要认真几倍,他们乐此不疲,知识更牢固,能力更强。
6、当然,观察日记和课外阅读也不能停止。简快作文适合运用于课堂作文,考场作文。当然也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必须一点点训练,一步步提高,必须记住一课一得。
结束语:我有幸加入简快作文实验,已经尝到了简快作文的甜头。我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实践,尽快让简快作文的规律惠及全班、全年级直至全校的师生。
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5书中讲了不少怎样营造教学情境的策略,究其几点,以及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我认为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特别注意迎合小学生这种好动、爱玩、爱画、富于想象力等特点,使他们的语言习得从轻轻松松、富于乐趣的教学活动中得来。
一、利用孩子们好动的特点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唱唱跳跳,一起动起来,让老师和学生的距离缩短了。这不仅使学生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自己,而且能感受到自己是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做”,让孩子们充分地活动起来,通过活动来丰富学习经验,通过真实的体验来促进语言的习得,在体验运用中发展语言技能技巧。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我们要考虑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们去 “做”。如在教学身体部位单词时,我设计了一个“Touch your?”活动,比一比,看谁摸得准、摸得快,我的指令越来越快,孩子们的动作也越来越快,就连平时最不专心听讲的调皮鬼柳鑫同学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又如在教学动作性的单词和短语时,就设计让孩子们在比比划划当中动起来,并形象记忆这些知识的。适合这种教学的还有:听命令表演,听命令制作面具、玩具、卡片等,听命令移
动或交换位置,听命令唱歌,听命令说话,用手势表示对错,听命令比划词语,听命令指出某物,听命令画画等等。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利用教师本身的动作、身体语言和表情或眼神来帮助孩子们明白每个活动的操作,并尽量设计出易于孩子们掌握的动作或活动,以使孩子们易于恢复记忆,使孩子们见到或听到某一特定动作或命令时,立即可以唤起某一特定语言的`再现,如教师做一个喝水的手势,孩子们立刻说出“Drink”或“Drink some water”的反应。
二、巧妙利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来设计教学活动。
众所周知,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但如何利用孩子们的这一特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呢?我们可以利用表演对话、讲故事,读诗歌,唱歌曲等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充分去想象故事、诗句、歌曲里所叙述的物品、事件等。在设计这些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孩子们去想象,是利用特殊的语音语调呢,还是事先把东西藏起来以让孩子们去猜想?如在教学体积较小的实物单词时,可以把实物装进一个袋子里,让孩子门猜,孩子们非常乐意用玩这种游戏;在进行故事教学后,可以让学生们展开想象来猜测故事的结局;有时,也可以让孩子门把所学内容画出来,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他们画出的同一个内容可能大不相同。
三、巧妙利用孩子们爱玩爱乐的天性设计语言教学活动。
玩、乐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既可给孩子们以乐趣又可以学到语言知识的教学活动,如设计节律顺口溜、“Let’s chant”, “Let’s do”游戏、制作物品活动和进行有趣的调查活动等,这些活动要做到既满足孩子们爱玩爱乐的心理,又可以通过活动把孩子们引导成为学习英语的推动力,使枯燥的、机械的东西都变成生动的、活泼的以至趣味无穷的过程,给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带来快乐,把他们带到一个美好的知识王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王国里来。教师只需将所学内容设计得“活”起来,让孩子们在做、玩、画、说、猜、看等过程中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与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求教学更多元化,更适合孩子们不断成长变化的需要。
四、巧妙利用孩子们爱说的天性设计教学活动。
孩子们和小伙伴们总是能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并且相互之间总会受到各自的影响,并不知不觉中有了改变。所以我们在设计语言教学活动是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教学过程中尽量安排各种小组活动、小组游戏、小组讨论、小组表演等,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的参与意
识和学习积极性,让孩子们在相对减少压力的小组活动中自由地交流、交际,获得更多语言运用的机会,在交往互动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而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应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而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如奖品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