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

时间:2025-10-29 18:17:06
《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

《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奇思妙想”为主题,选取文章的内容都根植于现实生活的想象,饱含哲理,给人启迪。其中屠格涅夫《蔚蓝的王国》是一篇充满奇妙想象与启迪性的散文诗,而学生对散文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不够,课文中有些想象描写不容易理解,因此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

二、学生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大,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及时给与鼓励,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持续。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散文诗这一体裁,本课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这种文学作品,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力求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散文诗,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启示。

2、品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美好情怀。

3、学会使用想象写作手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教学难点是学会使用想象写作手法。

五、教学方法

配乐朗诵法、情感教学法和设问教学法,让学生在语言的感知和品味中感受想象的魅力,进入“蔚蓝的王国”,体会迷人的意境。

六、学习方法

在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通过诵读赏析感悟大海之美、语言之美。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海边》,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音乐去想象大海及想在海边的事。由做梦说起,要求学生回忆一次甜美的梦,教师与学生可单独交流。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感受,再请几位同学谈一谈,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发言,从而引出屠格涅夫的写梦的散文诗《蔚蓝的王国》

2、介绍作者屠格涅夫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3、简单介绍散文诗。

(二)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并简单谈谈作者在梦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美梦”有哪些特征,让学生阐释自身对其充满个性的理解。用语言描述大海,将直观形象与思维体验结合了起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进入情境。)

(三)深入体会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自己觉得优美的语句或段落,读完后赏析。教师点拨,明确语言优美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本小组内成员找到的优美语句,形成小组内的观点和看法,并练习朗读。

3.全班交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边交流、边互相评析,从而逐步完善学生对文本的见解。让学生有感情朗诵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语言之美,感悟作者的情感。

4.通过品味语言,同学们都能够感受到了这篇散文诗的语言的优美。教师适时点拨散文诗体裁的特点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通过进一步品读课文语言,给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融进朗读中,形成教学情景场。然后进一步品读课文训导操练,给学生表达思维的机会,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融进朗读中,使得教学情境场与个体意境场嵌套层叠,大海的美妙在每个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个体意境场各不相同,但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是一致的,个体意向场建立。)

(四)课文探究

1、自由探究

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答疑,也可让学生互相提问、答疑。

预设一:第七小节,奇妙之处是“用心灵驾驶小船”。问“心灵怎么可以驾驶小船”?(心灵充分地自由、不受任何拘束、任意地遨游于自己的想象空间中去,这时的船已是心灵思绪的化身)

预设二:“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让没有生命的事物来倾诉爱情,这里的爱情指什么?

(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大海的美丽可爱,充满青春的美丽,带给人们无限的'幸福和快乐,表达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和陶醉。这里的爱情指理想。)

预设三:第11小节“她”指什么?

指理想。天堂指蔚蓝的王国,理想拉着你的手,走向永不衰败的天堂。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的表达是新课标对学生学习语文所追求的个性化境界。这里教者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并预见学生可能碰到的学习障碍和生成的问题,很好地处理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挥协作精神,进行合作学习,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2.共同探究

(1)课文中作者的笔下表露的是一个怎样的情感?

(2)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蔚蓝的王国是怎样的一个王国?

(设计意图:这样的问题既是对评析语言时对文中情感分析不足的补充,也给予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五)拓展延伸

1.教师对想象做说明,引导学生回忆学过运用想象写作手法的文章,或说说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

2.给出图片让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这样既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想象,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2选1)

1、发挥想象,用画笔绘出“你心中的王国”,并为你的作品配上一小段解说文字,要求语言优美。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配上伴奏音乐,录成磁带。

《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

2、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怀。

3、体味想象的魅力。

教学方法:

1、研读法:这篇课文描写蔚蓝的王国,运用了许多形容词,体会这些词的好处。

2、赏析法:体味想象的魅力,进入“蔚蓝的王国”,体会迷人的意境。

媒体设计:

1、屠格涅夫的图文设计。

2、几幅关于“蔚蓝王国”的图片。

  总课时数: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不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蔚蓝的天,蔚蓝的地,蔚蓝的大海,你们——一群快乐、幸福的年轻人,驾着一条精美华丽的小船,在蔚蓝的大海 ……此处隐藏20228个字……生充满了个性的理解,将直观形象与思维体验结合了起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平常状态进入了教学情境场。)

2.海常常给人博大、自由、轻松、幸福的感觉,也常常成为人魂牵梦萦的地方,伟大的小说家屠格涅夫也不例外,我为何说他伟大呢?谁来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人物呢?

(屠格涅夫是欧洲俄罗斯第一位小说家,对于这样一位在文学史占据重要地位的人物需要学生了解,让学生自己说,既让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也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及时肯定,给他们成功的喜悦,如有不全面的教师再补充。)

3.屠格涅夫心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散文诗《蔚蓝的王国》。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范读课文,思考:

屠格涅夫的梦中有哪些人?你看到了屠格涅夫梦中的大海的哪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他梦中的情感吗?

2.读完课文后先同桌交流,然后师生交流。

梦中人:我、伙伴、女人、蔚蓝的王国

梦中景:大海、小船、风帆、仙岛、花、鸟、流水、宝石

梦中情:

(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进入情境。在这样一个教学活动场中,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利用学生认识的大海与屠格涅夫认识的大海进行对比,学生的情感经历了冲击,并对梦中人、梦中景、梦中情有了自己的认识,初步建立起个体情境场。要想让学生深切地感受作者笔下的情感,还需让学生更深入地阅读理解课文。)

(三)二读课文,品味语言: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认为写得最优美的语句或段落,读完后用赏析法进行赏析。

教师用“圈点勾画批注学习法”赏析句子示例,并提示学生从二方面赏析。

(1)哪些词语、短语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

(2)有没有采用修辞手法,如果有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2.学生自己独立先思考后,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本小组内成员找到的优美语句,按照教师事先提示的赏析要点,利用集体的智慧,形成小组内的观点和看法,并练习朗读。

3.全班交流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边交流、边互相评析,同学之间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评析进行补充、完善,或者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段文字评析结束后,及时让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力求读出感情,可以点名让某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评点的形式,也可以采用集体朗读,或者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语言之美,感悟作者的情感。

4.通过品味语言,同学们都能够感受到了这篇散文诗的语言的优美。教师适时点拨体裁特点:

散文诗:散文诗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个独立的文学样式,它有点像诗,具有诗的特质和神韵;又有散文的灵便和自由。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小巧玲珑、晶莹透亮、语言优美清新、行文自由活泼,如行云流水。

(这是二读课文,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了解了作者的梦境中有人、有景也有情,通过进一步品读课文语言,给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融进朗读中,形成教学情景场。教学情境场与个体意境场嵌套层叠,大海的美妙在每个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个体意境场各不相同,但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是一致的。)

(四)三读课文,质疑探究:

1.同学们,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要学会质疑,例如,刚才品味语言时老师心中有这样一个疑问,如第3节中既然说是“我的伙伴”,为什么我却不知道“是些什么人”?师生讨论解决。(伙伴也是想象的内容,最重要的是他们和我一样都是快乐的、幸福的,并不需要具体指明是哪些人。)

2.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们还有那些疑问?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预设一:第七小节,奇妙之处是“用心灵驾驶小船”。问“心灵怎么可以驾驶小船”?(心灵充分地自由、不受任何拘束、任意地遨游于自己的想象空间中去,这时的船已是心灵思绪的化身)

预设二:①10节“随同花儿和鸟儿一起飘来一阵甜滋滋的声音”(声音是要通过听觉,而作者却把这种感觉转化为味觉,突出声音的甜美。这种修辞手法称为通感)

1、同学们刚才感受到了仙岛上花的香味,这种香味闻起来觉得柔和、舒服、让人心旷神怡,就象什么呢?我们用其他的感觉器官感受的事物来比喻。(钢琴曲、小提琴曲〈听〉、雪花、和煦的春风、温暖的手〈触觉〉)

2、这里的声音是指什么声音?(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和作者心中情感融合在一起发出的感觉,并非确指某一种声音)

预设三:“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让没有生命的事物来倾诉爱情,这里的爱情指什么?

预设四:第11小节“她”指什么?虽然看不见,但近在咫尺?又是为什么?

(五)四读课文,领悟感情:

1.学生齐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中作者的笔下表露的是一个怎样的情感呢?(愉快、快乐、幸福、自由、无拘无束)

②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蔚蓝的王国是怎样的一个王国?(自由、快乐、幸福、美满、无忧无虑的王国)

2.师生讨论解决。

(通过对文章语言的评析,学生不仅能对文章的语言有了充分的理解,也初步体会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进行齐读课文,思考作者把大海写得如此美丽神奇,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既是对评析语言时对文中情感分析不足的补充,也给予了学生思维的空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六)拓展延伸,想象练笔:

1.在学习文章开始我们就知道这一切的美景都出现在作者的梦中,我们不得不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而折服,什么是想象呢?教师对想象做说明,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运用想象写作手法的文章,或说说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

如:散文诗《金色花》、新诗《天上的街市》;如《西游记》中有关“天宫”“龙宫”的故事;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仙境,阿拉伯民间故事中“芝麻开门”等等。

2.今天我们领略了作者这绚烂多姿的想象,那同学们的想象力如何呢?给出图片让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既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想象,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课后作业:喜欢写作的可发挥想象,以“的王国”为题仿写一篇散文诗;喜欢阅读的可以查阅历代文人墨客赞大海的文章、词句,摘抄到本子上并诵读交流。

(七)结束语: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屠格涅夫通过想象为读者呈现了神奇而美丽的大海。海洋是人类的母亲、想象是人类飞翔的翅膀,从神话传说中的嫦娥,中华民族就幻想能够飞天,而今神舟飞船给东方巨龙插上了飞天的翅膀。想象是人类创造世界的翅膀,它帮助我们人类从远古走向现代;从野蛮走向文明;从地球走向太空。让我们一起放飞想象的翅膀,去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之梦吧!

[板书设计]

梦中人:我、伙伴、女人

蔚蓝的王国梦中景:大海、小船、仙岛、花鸟、(想象)

梦中情:青春、快乐、爱情、幸福

《《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