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1、教材分析
《爬天都峰》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的第17课,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在与人相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2、教学目标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能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3、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4、教学难点
1.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5、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教师介绍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读书时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们的意思。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出示词语,生读生评。
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攀着、辫子、笑呵呵、鼓舞、勇气、汲取
(4)出示生字。生读字、记字、写字、师生互动。
级、链、颤、攀、猴、念、辫、呵、相
(5)师生共同梳理难读的句子,生说师评价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2)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画出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
教师投影出示:
↓
在、、、、、、脚下(2-5)
↓
爬上、、、、、、(6—7)
↓
爬上、、、、、、之后(8—10)
(3)小结: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因为课文先写了爬天都峰之前,接着写了爬上天都峰的过程,最后写了爬上天都峰之后。
四、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5)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此处隐藏24885个字……万丈深渊。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爬天都峰”的惊险经历。请读课题——3、爬天都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自由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学习生字词。
(1)学习6个会认的生字。(陡、链、颤、攀、鲫、呵;重点:颤的发音)
A请个同学来读一读,师指导全班读准“颤”。
B藏在词语,你还能读准吗?全班齐读(出示:笔陡、铁链、发颤、攀树、鲫鱼、笑呵呵)
(2)学习10个会写的生字。(出示:峰、顶、似、苍、仰、咱、奋、辫、勇、居)
A请自由地读一读。
B重点指导检查:后鼻音“峰、顶、仰”;平舌音“似、苍”
C请男女读词语:峰顶、似乎、仰望、白发苍苍、咱们、奋力、、辫子、勇气、居然、力量、忽然、决心、终于。
D重点指导写:勇、辫。(说易错处、书空、组词、区分瓣与辫)
3、再读课文。
小妹妹爬的这座天都峰有什么特点呢?请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天都峰的天险。
1、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生:)
出示: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这两句感叹句分别告诉了我们天都峰有什么特点?(在题目旁板书:高、陡)
2、品读重点句子。(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
(1)品读“高”的句子。(看图)
啊,多高的天都峰呀!请你来读一读!(两个学生、齐读)
(2)品读“陡”的句子。(想象画面)
A这天都峰不仅高,还很陡,请边读边想象如果是你站在山脚所看到的画面。
B请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生:)请你带着自己的想象读一读!(理解“似乎”)似乎可以换成哪个词?(生:好像)
C实验(出示链子):如果这是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展示“挂”红色),你认为陡吗?(生:很陡,几乎垂直)让你站在上面,有什么感觉?(生:好怕、发抖、真叫人发颤!)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读。
(3)全班读重点句子
师:看着这么高而陡的天都峰,我怕得脚都抖起来,请读——
师:实在太危险了,我怕得大叫起来,请读——
3、面对天险(板书),小妹妹有信心爬上去吗?(生:没有)请读句:我爬得上去吗?
四、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体会一老一少的决心。
1、就在这时候,发生什么事呢?请轻声读一读第三至五自然段。
2、谁来说说发生什么事?(生: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来了,跟小妹妹一起爬。)
3、展示对话:
老爷爷叫:“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A个别演读。
B请大家边读边想象一下当时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4、交流想法。
(生:老爷爷在想年纪这么小的小妹妹也敢来爬天都峰,真了起,我怎能输给他呢……小妹妹在想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都能爬天都峰[哪个词看出年纪大:白发苍苍],我怎么会不能了……)
小结:就这样,他们在心里都树立信心,还决定一起爬上去。(板书:树立信心)
5、男女分角色读对话,师读旁白。
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让我们一起来重演这有趣的一幕,请男同学当老爷爷,女同学当小妹妹,请捧起书做好准备……
五、总结。
最后,他们有没有战胜天险,爬上峰顶呢?(生:有)
下一节课,我们就继续探究他们是怎样战胜天险的。(板书:战胜天险)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高与陡,读懂爸爸的话语。
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⑶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信息资料;能应用word、powerpoint制作读书卡片或者演示文稿。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⑵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
⑶通过上网、合作学习等活动方式方法,在读中体验和感受。
3、情感态度目标:
⑴通过广泛的阅读,引导学生明白只有互相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共同进步的道理。
⑵上网浏览资料,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⑶在学习中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读懂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读懂天都峰的'高与陡以及课文中“我”与老爷爷有两次对话和最后爸爸说话的话。
【教学难点】
1、字音:“并”“似”等。
2、字形:“颤”“勇”“攀”等字。
3、黄山天都峰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要黄山天都峰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要理解它的高与陡,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个难点。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与相关的知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行反复阅读与拓展阅读引导理解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个难点。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与相关的知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行反复阅读与拓展阅读引导理解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导读课文,引导实践:
⑴自读课文,体会感受。
⑵小组研读,交流感受。
⑶集体交流,指导点拨: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理解重点语句。
重点指导读懂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句子抓住“抬头望”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在云彩上面”“我爬得上去吗?”体会“我”天都峰的高。
抓住“石级上边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从天上挂下来的”体会天都峰的陡。从而理解爬天都峰的困难,爬天都峰要有勇气与力量。
最后爸爸说的话引导结合上下文理解。
⑷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第二课时
1、复习字词,学习书写。
2、指导朗读,直抒胸臆。
3、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⑴广泛阅读,明确意向:
分别从“游黄山”和“榜样的力量”两个专题展开。
⑵深入阅读,收集信息。
⑶协同作业,各展所长。
⑷展示作业,引导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