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回收废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2、通过游戏,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变废为宝的快乐。
4、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大小不等的各种废弃的、清洁无毒的纸盒及废旧塑料瓶、碎布等。
2、装饰纸条、不同的图案等(用来装饰)。
3、剪刀、双面胶等。
4、教师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成品,如灯笼、宝塔、火箭等。
活动过程:
1、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废旧物品。
小朋友,前几天老师请大家做小小收集员,把家里没用的纸盒、塑料瓶、碎布等带来,小朋友们都很积极,收集了许多好东西,谁来说说你收集到了哪些宝贝。(如酸奶瓶、烟盒、洗洁精瓶、饮料瓶等)2、幼儿进行垒高游戏我们大家有了这么多的宝贝,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用这些宝贝来做游戏好吗?
(1)老师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分成七组,大家一起商量动手进行垒高比赛,可以用不同的宝贝进行,看那组的小朋友在规定时间里垒得又高又稳。
(2)介绍两组垒高幼儿的作品,并和幼儿一起分析原因。(快而稳的原因:把大的盒子放在下边,不争先恐后、一个一个来放等,慢而摇晃的原因:大家争抢,没有合理摆放好。)(3)再次进行游戏,第二次垒高比赛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进行,让幼儿形成初步的垒高经验。
3、欣赏作品(1)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成品,幼儿欣赏。
(2)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幼儿回答)在幼儿欣赏、观察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介绍2~3种作品。
(3)提升:如果这些做好的玩具、好东西坏了,还有用吗?(幼儿回答后,教师根据他们的回答作出相应的应答)教师总结:最后我们把它们送到废品回收站,送到工厂再加工重新变成有用的东西。
4、变废为宝你们想不想做个小小魔术师,用大家带来的这些盒子、瓶子来变成好玩的东西呀?(想)
(1)教师提出制作要求:想想你用什么宝贝想做一个什么玩具?跟朋友讲讲,也可以和朋友合作做,用不同的方式对纸盒、塑料瓶进行改造、装饰,使它变成一样好玩的玩具。
(2)幼儿自己制作玩具,老师对完成任务有一定困难的幼儿,教师进行帮助。
(3)幼儿完成后,陈列在玩具橱上,可以相互进行简单介绍。
(提醒幼儿在制作结束后,把多余的东西整理好)5、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正好,废旧物品当成宝,动动小手动动脑,变成汽车和小猫,'变废为宝'真正妙!”
今天,我们小朋友用没用的纸盒、瓶子做了好玩的游戏和玩具,以后我们要记住,不要随便把吃剰下的纸盒、瓶子扔掉,我们把它们洗干净,带到幼儿园,我们一起让它变变变,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延伸活动:
幼儿拿着做好的玩具,去做小小宣传员,请其他班的小朋友参观欣赏。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2一、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垃圾分类标记,尝试按标记给垃圾进行分类。
2.懂得垃圾分类的方法,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各类实物垃圾,如香蕉皮、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等。
2.2只垃圾分装桶,上贴2种标志。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活动导入
1)教师带领幼儿在随地丢垃圾的地方走走,提问:"你们看,地上是什么呀?"幼:垃圾。
2)教师:"小朋友想象一下要是你住的地方到处都是这种垃圾,你觉得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办?"
3)引导小朋友尝试发言。幼:应该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教师:"对,我们就应该把这些垃圾宝宝放到垃圾桶里,把它们送回家!"
2、认识垃圾分类的标记。
1)教师展示垃圾宝宝的"家"。
2)尝试让幼儿说说这些图示分别表示什么,教师并进行一定的引导。
教师:"你们看,这就是垃圾宝宝的家垃圾桶,你们认识它们吗?"让幼儿说说。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认识了这些标记,接下来我们每人选一个垃圾宝宝,把它送回家。"
3、垃圾分类
1)幼儿第一次操作:垃圾分类
2)检查分类情况。
3)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垃圾宝宝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的家。"(教师与幼儿一起看,不对的进行讨论,应该放在哪里。)
4)教师:这个桶里面是纸张,它是纸张宝宝的家;这个是塑料袋,它是塑料宝宝的`家;是果皮,它是果皮宝宝的家;里面是金属,它是金属宝宝的家。
5)幼儿第二次操作:垃圾分类教师:"现在这些垃圾宝宝都找到自己的家了。你们看那边还有许多垃圾,我们把它们也送回家吧。"(幼儿自由选择垃圾,然后一个一个的对垃圾进行分类,教师一旁指导。)
4、教师小结。
1)教师:"垃圾宝宝都已经送回家了。那谁能告诉大家把这些垃圾一个个分开有什么用呢?"邀请幼儿尝试回答。
2)教师:"那让老师告诉你们,其实垃圾分类是很重要的,比如喝过的易拉罐可以制作笔盒;废纸可以再加工变成新的纸,小朋友们可以继续画画、写字;塑料瓶也可以再加工变成新的,再灌水;还有这些果皮就被埋在地底下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干干净净的,也让我们的清洁工叔叔阿姨们减少了工作量。所以我们小朋友在平时不要乱扔垃圾(尝试让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子),做一个环保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能!)那让我们一起从今天做起。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3[幼儿分析]
大班的孩子已经有意识的关注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而且,对于身边发生的问题有一定的主见,能够善于观察、创新。因此,注重他们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很重要的。让孩子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充分表现自己。通过观察、交流、操作、组合、尝试,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创新思维活动,知道废物利用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2、激发幼儿发明创造的欲望和探索精神,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
3、能用多种形式的废旧物品组合创新出各种物体、玩具,感受到废旧物品组合创新的乐趣 ……此处隐藏1397个字……的处理可以再利用的;在回收和利用垃圾的同时,我们还要减少垃圾的产生。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达人吧。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6资料简介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教学设计颍上县黄桥镇薛桥小学尹梅教学目标:
1、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
3、结合本课情景图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建立实际情景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减法解决此类问题,并能正确选择加法或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图
1、同学们知道我们日常使用的塑料袋,对于地球环境有什么危害吗?(学生发言)
老师小结:塑料袋是用地球上最宝贵的能源——石油制成的,石油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但是石油一旦变成塑料袋,就再也无法还原成石油了。所以,多用一个塑料袋,就等于多消耗了一点石油,多制造了一些垃圾,同时,对地球和人类的污染也增加了许多。因为废弃的`塑料袋,如果随意在露天底下燃烧,便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以及其它的酸性气体。人们生活在这种空气中,会有皮肤过敏、神经失去控制、以及癌症等疾病。而且,会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破坏臭氧层等。塑料袋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最好自觉放弃使用塑料袋,还自己一个绿色的家园。
2、看,我们的朋友小林、小红、小青也在为环保出一分力,他们正在回收塑料袋和塑料瓶呢!
3、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二、解决数学问题。
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看情景图,小红是怎样说的?(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6个)
(2)你能用积木表示小红塑料瓶的数量吗?(学生试摆)
(3)老师示范摆一摆,引导得出也就是在23个上再增加6个,即求比23多6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为:23+6=29
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1)看情景图,小青是怎样说的?(我收集的塑袋比小林少4个)
(2)也就是求什么?(就是比26少4是多少)
(3)你能用积木表示小青塑料袋的数量吗?(学生试摆)
(4)如何列式计算?求比26少4即从26里去掉4是多少。列式为:26-4=22
3、小结:象这一类比多比少的问题可以用加法或减法来解决,如果是求一个数增加一部分后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如果求一个数去掉一部分是多少则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1、课本31页第1题。要让学生能说出:要求笑笑折了多少颗就是求42和6合起来是多少。
2、第2题先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再列式计算。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总结五、作业练习册“回收废品”。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7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第30——31页,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 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3、 通过对废品回收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应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白板 小棒 口算卡片 幻灯片
教学措施:
1、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操作,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操作活动抽象出比多比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幻灯,看图,一边看图一边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废品回收站)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些废品收起来呢?(让学生说,教师补充)对,你们看这些废品堆在这里,看起来多脏,影响环境卫生,特别是那些塑料袋,塑料瓶子,就是埋在土里,也是多年也不会腐烂,还会影响庄稼的生长。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废品,你们说我们看见了该怎么办呢?(学生说),还记得吗?前几天我们也开展了一个废品收集活动,还照了许多照片,你们想看看嘛?(出示)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提问:1、看主题图,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让学生说)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那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问,学生说,教师板书)
3、那这些问题又该怎么样解决呢?
4、解决问题1:覃明喆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来解决问题。
26+3=29(个)
解决问题2:刘金成收集了多少个?
让学生摆小棒得出结论.
26-4=22(个)
三、巩固练习
1、幻灯出示:先让学生读图,然后解决问题。(2个题)
2、参加智慧岛活动。(5个题)课件出示
3、做书上的训练题。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有什么收获呢?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8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有些废物可以制成玩具。激发幼儿利用废物弃物制成玩具的兴趣。
2、引导幼儿利用一些废弃物学习制作玩具,初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用酸奶瓶制成的花瓶:用薯条盒做成的花,用可乐瓶制成的小猪
2、幼儿制作用的半成品:麦当劳饮料杯、一次性盒子、饭盒……
活动过程:
1、引起废物:
出示薯条盒、可乐瓶、酸奶瓶、牛奶房子
提问:盘子里有什么,这些东西还有用吗?
2、引导幼儿观看魔术表演,激发幼儿兴趣。
T今天我来做魔术师,我要来变一变,看看这样东西到底有用吗?
(1)牛奶房子变成了大风车,真好玩呀。
(2)喝完的酸奶杯子变成了花瓶,真漂亮。
(3)幼儿参与表演:麦当劳的`杯子变成了彩色的风车,真有趣。
(4)什么东西在叫,可乐瓶做的小猪,真可爱。
小结:你们看。风车、花瓶、小猪、龙,都是用什么做的?对,都是用废物做的。废物可以做出许多有趣的东西。
3、引导哟额看看讲讲废物做成的玩具,获得“化废为宝”的知识。
(1)我们一起去看看,废物还可以变成什么?
(2)用废物做成的玩具多不多呀?
小结:牙膏盒可以做成小气车、……
4、引导哟额利用废弃物做做小玩具。
(1)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废物,看看是什么?
(2)你们的小手也很灵巧,想去试一试吗?
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展出幼儿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