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小羊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1 09:29:09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狼和小羊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2、能分主角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资料;分主角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小时候,我们都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谁能告诉我,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板书:狼)谁能告诉老师,羊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板书:羊)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温顺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和)结果怎样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了这篇课文,大家就明白了。

二、学习课文

1、课件演示,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初步熟悉课文的资料。然后让学生简单说说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全文,学生边听边思考:狼到底想干什么?(板书:想吃)狼想吃小羊,想到怎样的程度呢?课文第二节有个词儿,谁能找出来?能换成别的词吗?就是说,还能够说成怎样想吃小羊?

狼这么想吃小羊,他会怎样想呢?狼心里是这样想的,他的外表是什么样呢?课件演示。从狼的样貌和它心里想的,说明狼十分想吃小羊。狼是个专做坏事、十分残忍的家伙,他打算怎样吃小羊呢?

3、小声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什么叫找碴儿?故意找碴儿是什么意思?这说明狼是很狡猾、很阴险的,谁把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读一读?(注意读出狼说话的语气)

狼第一次找碴儿后,小羊说了几句话?第一句是什么意思?(反问句)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读三自然段,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课件出示当时的状况,让学生观察清楚羊所在的位置,让学生理解:狼在上游,即使小羊把水弄脏也根本流不到狼那儿去;而且,小羊先到,狼后到,可见狼是故意找碴儿。

指导朗读。

4、狼第二次找的什么碴儿?读读第四自然段。狼对小羊的谈话有道理吗?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读读第五自然段。抓住几个关键字理解:去年、听说等,而且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

5、读第六段,思考:为什么狼不再争辩了?狼说但是小羊,毫无道理,但它还是龇着牙逼近小羊,要吃掉小羊,说明了什么?练习朗读,注意读出狼蛮横不讲理的语气。

三、指导分主角朗读课文。

1、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我就应有什么样的语气去读狼和小羊的对话。

2、具体指导,练习分主角朗读课文(分组练习)

3、找出读得较好的同学,上台表演。

四、小羊将得很好,让狼得不到半点便宜,但狼还是要吃小羊,这说明了什么道理?今后我们遇到像狼这样的坏人,光向他讲道理行吗?(板书: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五、作业

狼扑向小羊,要吃它,小羊甘情绪愿让它吃吗?结果怎样,你能不能之后往下说一说,给故事编一个结尾,好么?编好后,再试着写下来。

板书设计:

狼和小羊

想吃-找碴儿-温和

弄脏-不会

说坏话-没出生

蛮不讲理-讲道理

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故事,《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章通过写狼和小羊的对话,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如果碰上这样的恶人,只有勇敢地跟他作斗争。

《狼和小羊》层次清晰,分别写了狼的三个借口以及小羊的两次反驳,最后写“狼向小羊扑去”,留给了小朋友多维的想象,全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寓意深刻,非常适合低年级小朋友表演朗读,可以让小朋友从读中去理解内容,从读中去感悟寓意,所以,课堂教学时适合以读为主。在小朋友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口头表达训练,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把话说通顺,并训练多种表达方式,最后在小朋友对生字有了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指导书写。所以,朗读、语言训练(说话)、生字教学是本课的三个重点,而理解小羊反驳狼的话则为教学的难点,因为其中渗透逻辑思维中的推理训练。

[教学目标]

1、懂得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靠讲道理是不行的。碰到这样的恶人,只有勇敢机智地跟作作斗争。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小溪、故意、借口、吃惊、温和、上游、气冲冲、家伙、去年、背地里、可怜、先生、争辩、逼近、反正”等词语的意思。

3、能给句子加上逗号、叹号和问号。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生字,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朗读课文。

3、理解狼三次借口的内容。

难点:理解小羊第一次反驳狼的理由。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通读全文,读悟课文1~3节,学会生字:溪、脏、温。

第二课时:读悟课文4~6节,分角色朗读全文,学会生字:怜、辨、龇、嚷、反。

第三课时:复习巩固生字,完成课后练习、课堂作业本中练习。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2、教师准备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谈话:

1、出示课题,读题。

2、说说:你印象中的狼是怎样的?小羊是怎样的?

二、初步感知:

听老师读课文,谈谈听后感想。

三、通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音节读2遍,词语读2遍,读通课文。

2、指名分节读,师生共同评谈。在读中理解词语“温和“等,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3、自由读全文一遍,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阅读1~3节,学习生字。

1、读懂第2节。

(1)说话:狼为了吃小羊,它是怎么说的?(把“你”、“我”换成“小羊”、“狼”再说一说)

(2)说出狼气势汹汹的样子。

2、读懂第3节。

(1)说话:水是从( )流到( )的。(指名上黑板写词:上游、下游)。狼站在( ),小羊站在( )。(指名上黑板贴“狼”、“小羊”图)。所以( )。 ……此处隐藏21851个字……后讲自己的根据,理由十分充足。看看小羊讲理时心情怎样,态度怎样。

师:谁用温和的态度和口气读读小羊说的话?

师:对,读时声音要低些,速度要慢些。女同学试试。

4、看第二次对话,课件演示。问:是第几自然段。

小组学习:分提问小组、分析小组、解答小组,然后汇报。

5、学习第6自然段。自学课文。学习方法:表演法、作比较、查资料辅助法、朗读感受法。

6、伴演自己喜欢的角色。

四、看板书总结全文。

第2课时

一、导入复习

1、继续学习第23课,重要讲了狼和小羊的一件事。自由读,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一些词语:

喝水 弄脏 气冲冲 争辩 反正 扑去 这些词中有今天学的6个生字,指名读一读。(课件:6个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学喝

①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怎样写漂亮?

2、学争

①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怎么写漂亮?

3、剩下弄、冲、反、扑按上面两点同小伙伴学一学,说一说。

采取:让学生当小老师,奖励等方法。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准备

1、生字和词语卡片。

2、挂图。狼和小羊的图片。

3、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贴狼图)认识它吗?认识生字“狼”,读一读。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贴羊图)谁能告诉老师,羊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温顺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和)结果怎样?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了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学习课文

1、课件演示,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初步熟悉课文的内容。说说你在看录像和听老师范读课文的基础上,懂得了什么?

2、自读课文,标出小节号,目视双行,读谁字音。碰到不理解的词句画上记号。

3、出示生字词。

弄脏吃惊温和倒流经常争辩扑去亲爱

可怜坏蛋找碴儿背地里气冲冲骂

你觉得哪些词语难读,或容易读错,提醒大家。

指名读,跟读,齐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4、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不好读?

5、指名分段读。注意不读破句。

6让学生简单说说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一课(学生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看你们会认了没有,读准了没有。

二、精读课文。

1、师范读,生思考:想想狼到底想干什么?(范读课文,读出角色的不同性格)

学生交流。(狼想吃掉小羊)(出示狼和小羊的图片)

2、学习二、三自然段。

师:狼想吃小羊,想到什么程度呢?找出课文中的话读一读。(指名读)

师:我发现你把“狼很想吃小羊”的“很”读得重,为什么这么读啊?狼这么想吃小羊,心里会想些什么?狼心里是这样想的,他的外表是什么样呢?(课件演示)狼是个专做坏事、非常残忍的家伙,他打算怎样吃掉小羊?他对小羊说了什么?自己读读第二、三自然段。

生自读。

师:狼对小羊说了些什么,小羊是怎样反驳他的?谁来读读。(课件出示句子)

师:狼说这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指导看课件)你能再读一读吗?

谁还想来读?

师:小羊能把狼喝的水弄脏吗?为什么?(出示句子)指名读。

师:(出示反问句)师读。小羊会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呢?这是反问句,它的意思就是说小羊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出示陈述句)齐读。用反问句比用一般叙述句更有力量,这里更加强调小羊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小羊不会把水弄脏的理由是什么呢?

指名读。

画简笔画,理解“上游、下游、倒流”。

师: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羊绝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可狼偏说羊弄脏了水,这就是书上说的……(出示找碴儿)读两遍。

3、学习四、五自然段

师:狼第一次找碴儿被羊驳倒了,他甘心吗?他的态度变得怎么样了?他又找了什么理由,对小羊说了什么?小羊又是怎样反驳的?

同桌互读,一人扮演狼,一人扮演羊读。

(出示句子)分组读。

师: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文中说“就算这样吧”说明狼承认小羊说得有道理,这样是怎样啊?狼第二次说去年小羊经常在背地里说他的坏话,而去年小羊还没出生,狼这样指责小羊,这叫什么?

(出示找碴儿)读两遍。

4、学习第六自然段

齐读第六自然段。

师:狼两次找碴儿都被小羊用事实驳了回去,这一次狼又找了什么理由?

师:诬赖小羊不面,狼在毫无事实根据的情况下硬说骂他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这又叫什么?

(出示找碴儿)读两遍。

师:现在谁来说说“找碴儿”是什么意思?

师:对,找碴儿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挑别人的'毛病,甚至是毫无根据地找借口,跟别人吵。

质疑。“争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想再争辩了?

指导看图。狼的凶相。指导朗读。

5、分角色朗读。先指名读,再男女生读。

6、体会寓意。(出示课件)

三、拓展延伸。

狼扑向小羊,小羊有什么反应?小羊被狼吃了吗?小组讨论。

指名反馈。

板书

教后反思:

“找碴儿”这个词虽不是生字,但课文就是围绕狼的三次“找碴儿”来叙述的,因此让学生如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是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时,我参考教参中片断教学,觉得挺好,便原原本本地按里头的设计去教学。可实际上是课近尾声时,还有同学质疑什么叫“找碴儿”。我百思不得其解,按教参里环环相扣,直指重点的教学设计,学生应该会理解。问题出在哪儿呢?经展青教师的点拨,恍然大悟。原来,“找碴儿”这个词对北方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口语中就常用到,教参中的设计适合他们。而对于我们南方的孩子却陌生得很。如果在教学狼第一次找碴儿时,只要多追问一句:“找碴儿就是我们常说的‘找借口’”并在后面教学时多提几次,学生自然就明白了。就像隔了一层窗纸,只要教师轻轻一点,就通了。还是经验惹的祸,也许教学时太注重教案了,死板地按照原先设计好的教案去上课。平时常说联系学生的实际编写教案,好教案只能参考不能照搬,如何去实施呢?还得细细体会啊!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