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时间:2025-08-03 22:41:11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1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反思和总结1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而在有的课例中又显得不太恰当。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体现方式。

教师应认真备课,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忌“滥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果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只会耽误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不是什么高级产物,忌“穿新鞋,走旧路”,应走入教师的实际教学。不要认为信息技术是公开课、优质课中才能使用。这样纯粹浪费教学资源,更不能促进教学发展。综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先解决问题: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当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个艰巨漫长过程。要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反思和总结2新课改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次培训中提供了多种教学工具的使用课程,如word、ppt、excel、电子白板等工具。

根据培训结果,可知自己在计算机与教学结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计算机的灵活运用方面还不够好。信息技术如果运用的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大学生的接收量。

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还算比较齐全,信息化环境、信息化资源库等方面都比较丰富,也给学生塑造了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坏境。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多使用多媒体来展示,给学生视觉冲击。偶尔也让学生自己在电子白板上面做练习与答题。备课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课程改革后,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备好课很重要。备教材与学材。教材是备课的资源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网络、报刊、书籍以及日常生活都是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教学标准和三维目标,要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要善于将生活素材转化为课堂学材。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有可能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方面会遇到实现发展目标的具体途径:遇到不懂得向前辈请教,或者上网通过查资料看视频进行自学。其次,还有不太会的可以去参加计算机培训。再次,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2

我所任教的学校位于偏僻的农村,我在初中任教,同时兼任本地个别小学的音乐教学任务,至今任教已二十多年。十多年前,奔波忙碌于几个学校之间,身心疲惫,效果甚微。08年起,我开始接触信息技术,由不懂到着迷,凭着一股钻劲儿和自己的那份执着,至今,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已基本上能做到自给自足,也基本上能满足自己的在教学活动中的需要。现结合近阶段教学现状,浅谈一点儿自己的心得、反思及一些粗浅的看法儿。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又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信息技术教学能凭借它的声频效果和视频效果,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地展现音乐这双重艺术的魅力,激起中小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不仅能使中小学生学到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而且能培养中小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如引导孩子欣赏我国的国粹──京剧时,由于孩子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京剧基本上不会很感兴趣地学习和欣赏,更不能体会京剧那不同于歌曲的独特的唱腔,那深奥而复杂的板式、结构、独特的演唱风格,对于京剧所蕴含的丰富多彩、深层次的美根本无法体会。于是我利用网络举行了一次“京剧知识知多少”的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和家长分组在网上搜寻下载相关信息,有的中小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知道京剧由昆曲发展演变的过程;有的找到了京剧的.脸谱,知道京剧中的行当分为生、旦、静、末、丑几类,通过脸谱了解各自代表的角色;有的通过查找京剧中的道具了解相关动作程式代表的意义;还有的中小学生上网下载了有关的唱段,并通过练习能哼唱几句;就这样将本来十分枯燥乏味的欣赏课变得生动有趣。这种教学模式充分提供了让中小学生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而增强了中小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在农村,中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储备相对薄弱,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他们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遇到问题总爱问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3

一、学情反思:

对于学习第二节知识,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相关知识不足。学生对全球定位系统(GPS)非常感兴趣,但是对这一全新的地理信息获取技术的认识是陌生的。不仅与初中地理中没有涉及相关知识有关,而且与前面已学的地理知识存在一定的跨越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方法处理得不当,会让一部分兴趣不高的学生因难而退,失去学习的兴趣。

2、从能力上看,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收集、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全球定位系统知识十分有限。再加上受现实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发挥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的能力。体现在对“阅读”理解,“活动”的实施以及对GPS各应用领域情况掌握等方面。

鉴于以上的学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收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和图片,加强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由于GPS的技术含量高,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有选择地引导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3、困难和生成性问题预估

(1)学生在参与本课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应该主要集中在地理空间想象力和地理信息收集、分析、加工的能力训练。

(2)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可能会出现在对全球定位系统组成中的空间星座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反思

在必修3的学习中区域的信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各种各样区域图中获取,切忌老师把结论端给学生,新的案例学生要能分析才是学生要达到的发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讲授3S技 ……此处隐藏14182个字……。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反复演示、结合教师的指导,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从美学角度讲,体育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的物态化。它有着强烈的美感和价值。像韵律体操、各种运动技能技巧、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课的学习都需要教师自身示范动作,作为媒介来塑造美的形象。然而体育教学内容多,而且技能大,又是一些体育教师难以样样精良做到的。使用多媒体手段,就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能技巧,可较好地帮助引导组织学生去感知、体验、欣赏及评价。

信息技术应用是否恰当: 年纪比较大一点的老师在平时的生活里面跟电子产品接触的少,所以在技术方面有大大的困难,所以老教师还是不要要求的太严格。主要抓住是年轻老师的聪明才智那才是实事求是,才算是走群众路线。

效果如何: 此次培训,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收获颇多。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像一股春风一样,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和教师帮助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代了粉笔在黑板上涂抹,变成了好看的图片、影视资料在荧屏上展示,学生们在直观的'感受中创设了情境,体会语言就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进入思维中,参与到学生的理解、欣赏、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情感交流得到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这一切,都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结果,更加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通过资源共享,博采众长,更好的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辅导作用。教师备课时,可先输入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与之有关的资料,在进行分类制成课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一点鼠标,迅速调出,方便快捷。资料调出学生可根据需要、或兴趣去学习。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了学生拓宽视野。学生在积累大量素材的条件下,做到了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使学生感知事物的艺术效果,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与作者进入同样的境界,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15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活动总结

12月23-24日,在市二小举行了“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说课、讲课活动。参与此项活动的老师有21人,分别来自各个“汉之星”的实验学校。年龄结构年轻化,参赛教师都富有活力与创造力,在活动中表现出了自己良好的一面。从整体上来看,在以下方面做的较好。

1、能突出“说课”的特点。一直以来,老师们对于“说课”与“说教材”概念模糊,关注点出现偏颇。这次的说课,参赛教师都能对“说课”这一形式有清晰的认识,说课的环节也符合要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使听者对一节课的设计一目了然。

2、关注对教材的研读。在说课时,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能深入对教材进行研读。特别是有的老师不仅着眼本课的教材,还能一点带面,纵横研读,找出本册教材,甚至其他册教材与之想关的内容,找出联系点,发现不同侧重点。使之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做到“胸中有丘壑、笔下有乾坤”。

3、重视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本次活动中,明显的感觉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仅关注的是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还能把学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设计一些说话练习、仿写练习等,把学与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4、课堂增量意识强。增量阅读进行到今天,增量的意识已深深影响着每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参赛老师都有适度增量的意识,每位老师都力争在一课时与汉之星结合,完成要学的内容,有的还在学完后进行一篇同主题短文的增量阅读,进行了阅读的拓展与延伸。课堂的`增量意识使课堂更高效。

从本次活动中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1、汉之星的运用受限制。一些老师对汉之星的相关知识及运用还不能完全掌握,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老师对汉之星的运用受限,仅仅能让学生对某些生字进行编码、查一些文中不懂的词义。(

2、汉之星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不够。在教学中可以看出,老师们对于“汉之星教学平台及系统”如何与语文教学结合研究的不够,把汉之星的运用与语文教学割裂开来,不能发挥其助推语文教学、服务语文教学的作用。

建议:

1、端正思想认识。对于实施“汉之星与语文教学结合实验”的一些单位及老师还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其实际意义,行动上有所落后。因此,还需要参与实验的学校及教师认真研究汉之星系统,发现其对语文教学的帮助点,对汉字传承的作用,认真进行此次实验。

2、寻找结合点及结合途径。在端正认识的基础上,各实验学校及教师要根据汉之星的特点,找出它能与语文教学结合的一些“点”,然后研究“这些点”在教学中怎样能服务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如何设计能使汉之星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不同的年级,我们应该对学生提出哪些不同的要求。

只有参与此项实验的教师沉下心去,研透“汉之星教学平台及系统”,找到了与语文教学结合的有效途径,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使学生受益,使汉字传承多一条渠道。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