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担任一、一,一、二,一、三,三、一,三、二,三、三的英语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收获颇多。
一、取得的成绩:
1、收获了一份安静:学期初我就要求学生上课坐姿端正,保持安静。所以就为以后的课堂创造了一份安静的学习环境。
2、收获了一份认真:每班有三个课代表,学期初就教他们一些工作,比如:课前领读、检查、收发作业等,于是就为我减轻了一份担心。
3、收获了一份努力:所谓的努力,是那些后进生的努力几乎每节课都会特别关注他们,有时候甚至把他们叫到旁边,坐在我面前,再给他们一些鼓励,慢慢的从刚开始的眼神迷离,到后来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欣慰不已。
4、收获了一份童真:每次走在南院二楼,尤其是下课的时候,总会听到异口同声的“英语老师好”。虽然有些孩子他们的小手脏乎乎的,但他们抱我、粘在我身上或伸出小手给我击掌时,我已坦然接受,为了他们童真的美好笑容。
5、收获了一份肯定:本学期初,丽萍老师我俩组成了“师徒结帮”。通过丽萍老师和其他三位老师的指导。鼓励,所以在本学期举行的教师大比拼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存在的不足:
1、在本学期开展的培优补差工作中,培优工作做得不是很好。
2、缺乏管理班级的`经验,对于一些问题学生不知该如何去处理。
3、有时候需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急脾气,少了一份耐心。
4、自身的基本功还不是很扎实。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向班主任借鉴管理班级的方法以及对待不同学生的不同做法。
2、加强自身的基本功和修养,虚心向他人请教教学中的问题。
3、加强与班主任及家长的沟通,了解每一位孩子。
4、继续向其他同手培优补差的方法,争取做到最好。
5、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多一份耐心,低年级更需要这份耐心。
总而言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的清,做得好的地方继续延续。做的不好的地方加以改正,争取以后做到更好。
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2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刘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学期初制订的工作计划,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学管理为重点,深化教研改革,强化质量效果,逐步落实各项教学任务,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深化细节教研,以活动促发展全面开展学校教学教研工作。
二、主要工作:
一)教务常规管理工作持续高效发展。
1、学情调研。
学生成绩调研以及乡抽测基本完成预定目标。期中学情调研各年级、各学科学生成绩合格率达到了85%以上。
期中考试的基本情况总的来说,成绩是可喜的,基本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目标。乡抽考七年级,我校两个班级,全乡共八个班级,我校成绩基本都进入了前五名,其中进入前三名的学科有:
第一名 1个 袁克军老师的语文
第二名 3个 张永军老师的数学 袁永莲老师的语文 邢瑞红老师的英语
第三名 2个 梁玉红老师的数学 王志国老师的`生物
2、
三、不足与反思:
1、教师调课现象较为突出,教导处需加强管理,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
2、极个别教师参与业务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业务学习平均每次告假人数不少于五人。
3、个别年级组和教研组活动开展较少;
4、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外辅导现象较少。
5、两名教师期中考试卷面分析没有上交。
6、个别学科之间不平衡,主要是针对学生偏科现象过于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升学和前途,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制定计划,具体落实,结合家长形成教育的合力,寻找对策。
7、后进生转化和优等生拔尖工作力度还需要继续加强。
全体同仁对于本学期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认真总结、积极反思,敢于创新,大胆改革。为了高庄一中的长足高效发展,望全体教职员工,广开思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为学校下一个学期的发展制定一套更加详尽科学的发展大计。
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3教学常规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保证。只有一手抓常规管理,一手抓课程改革,才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我校坚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扎实开展“有效教学管理”,“打造‘主动有效’课堂,提升小班化教育质量”的活动,努力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
一、注重过程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1、学校坚持常规教学工作做到用制度管理,用制度约束,用制度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严格按照市教委下发的课程计划所规定的要求来布置学生的学习任务,开齐开足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作用,合理安排各学科的作业量。
3、期初提出备课的具体要求:教师在用好县教学设计参考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进行分析、补充、调整,同时有反思重构,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4、以学科组形式,有重点地对学科状况、存在问题进行研讨、剖析性的听课交流活动。明确学校领导、学科组长、教研组长、教师的听课要求。有年级组、学科组的主题式听课评课;有跨学科的互动研讨,有网上观课评课,有观看市二期课改案例,及外出听课学习。针对教师不同形式的听课,学校要求教师作听课记录,并对所听的课做适当的点评,学校管理层对此进行了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
5、学校对学生的作业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对作业设计和批改必须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反对“题海战术”等违反教学规律的做法。作业要求分层布置,设计形式多样,设立专项练习本,写清项目名称。学校每学期都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两次检查,并及时反馈交流,跟踪查阅。
6、建立班级学困生档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跟踪记录,要求每位教师把个别辅导认真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关注。
7、针对我校学科成绩现状,学校要求教师从自身出发分析原因,认真思考提出奋斗的目标与方向,使可能提升的空间成为现实。
8、召开毕业班教师专题会议。和教师一起从现状中分析优势和存在问题,鼓励教师摆正姿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强化指导与训练,抓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二、 “小班化教育”工作
1、制定计划和撰写总结。学校、学科组根据校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小班 ……此处隐藏16608个字……名校经验注重人文关怀与人文管理;学习江苏、上海名校经验,强化“精细管理”,如抓而不严=不抓;抓而不细=不抓;抓而不实=不抓等等,重、严、细、实。学习山东杜郎口经验,开放搞活课堂;学习魏书生,思想上强化落实,(1)赋权与承包,下级能做的事,上级不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不找借口——“说过了”、“我不会”、“不可能”。(2)点滴做起——大事做不来,小事赶紧做。学会把平凡、实在的事情做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诗如画、如舞如歌。(3)持之以恒——把谁都能做的实事、好事坚持住,一不做、二不休;不怕站、就怕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日久不长、养成习惯。学习霍懋征:转变工作策略,在“勤”字上下功夫,勤学、勤思、勤分析、勤总结、勤改进、勤能补拙。
1、教学设计:写一份规范的教案或教学设计,要求符合新课标理念,能体现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
2、课堂教学:讲一节达标课,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独立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能力、能合理、科学、有效地运用班班通;学科教学基本功过硬;课堂教学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教研能力:有科学命题的能力;正确地评价一节课的能力;说课,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及时写出教学反思,总结经验。
4、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检测。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及测试。
5、每学期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的培训。
6、两笔字训练(钢笔字、粉笔字)。积极开展教师粉笔字、钢笔字的训练,每学期都进行粉笔字、钢笔字的竞赛和展示活动以促使教师两笔字的提高。
三、重视教师的培训
(1)根据教育局计划,以及学校的统一安排,组织好教师外出学习,及时做好调度,安排代课人员,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要求每位教师返校后及时写出学习心得,并进行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本学期部编教材学科(语文、历史、政治)教师全员参加了新教材培训;11名教师到北京参加20xx年“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3名教师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的学习培训;1名教师参加“呼伦贝尔市语文学科基本功大赛”听课;4名教师参加“送课下乡”培训。
(2)组织教师参加网上培训。
本学期,全员参加了“国目培计划(20xx)”——北京大学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培训。30名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20xx)”——北京大学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教师网络研修项目培训。
(3)组织各学科教师积极进行“同频互动”学习。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岗位职责要进一步明确。
2、新形势下仍需进一步积极创造条件,切实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3、努力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在小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在大课题研究活动上有所突破,力争在校本教材方面有所突破。
4、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树立竞争意识,特色意识,协作意识,构建和谐校园,让学校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学期来,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相信,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地工作下,新学期的教导处工作将开展得更为顺利,更为出色。
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15一年来,在教育局、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我学区继续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持教育科研带动战略,教研教学两不误、相互促进。以活动为抓手,提高教师新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践行新理念的能力。落实高效课堂理念,深入探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形成,营造学生素质良好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紧紧围绕教育局七个文件精神、教研室工作重点,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学区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开展新课标学习活动,奠定教师的`理论基础。在暑假期前,要求各校教师认真学习了20xx版新课标,并要求全体教师都要熟悉教育局下发的7个文件精神,并做好学习笔记,写出体会心得,切实将所得用于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引领促进作用。开学初各校对新课标进行了考试,中心校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检查,并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学区在新学期初按照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进一步明确课改方向。
2、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我学区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类培训,今年,有四位校长加入“马俊名校长工作室”、两位教师加入“吴正宪工作室”,在4月份带领小学校长到武汉常青实验小学,同时三所中学校长到江苏省茶考察学习,各学校校长和教师到北京、山东、石家庄、唐山、承德参加各类培训20余次,提高了校长和教师素质,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注入了能量。
3、加强高效课堂改革和落实双基教学工作
本学期在继续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时刻与落实双基教学相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充分自主的同时,还要充分备课,把握目标,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学生能力,又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目前我学区各校三四年级重点是抓好小组建设;五、六全力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4、开展集智备课活动
为了落实《教育局教研室关于小学“集智备课”活动安排的通知》精神,学区研训室积极筹备:在9月1日上午召开由学区各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参加的“集智备课”动员会。会上周长江校长作了动员讲话,并就本学期集智备课提出了总体要求。本学期,我学区举行了三次“集智备课”说课大赛活动,各科研训员严格按照教研室“六备一享”流程要求各校完成初备,学区组织各年级老师进行研讨交流,承担备课任务的老师完成终稿,由研训员审核上报教研室。在11月份,品德和科学学科又选出优胜者各一名参加县级“说课大赛评优活动。”刘娜、赵欣老师在科学和品德与社会学科说课大赛活动中获得全县一等奖。
5、加强课堂抽测、辅导过关工作。
6、以吴正宪工作室为契机,推动我学区数学教学质量提升。7、强化质量分析,互相扬长避短
本学年,学区中心校组织了小东区中学、青松岭中学、兴隆镇中三次毕业班月考质量分析会。对三个月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分析,三个中学校长、分管初三教务主任、相关学科的毕业班教师进行了示范课交流、反思、同伴互助。在质量分析会上,各校都上交了本校的质量分析材料,系统地将过去一个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展望。同时,在会上学区就初中毕业班管理工作意见进行再强调,要求学区干部教师要为提高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8、研训员听、评课
为了完善教学体系,规范教学常规工作,探索更加优化的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学区研训员每周至少有三天都是在课堂上,并要求各校教师之间要多听、多评,现我学区已形成了勤研博学之风,达到了同伴
互助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