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老师的建议书(15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建议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建议书是面对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提建议时使用的一种书面材料,具有较强的文本性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份恰当的建议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老师的建议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老师的建议书1尊敬的常老师:
你教我的时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对于你本人的教学和处理方式,我提出以下建议:
教学方面
你的教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课堂活跃性太低。一节课的时间四十五分钟也不算特别短,如果光听老师在上面讲四十五分钟是很容易发生困意的,教学质量也达不到。所以在这期间要与学生发生一定次数的互动。这样的话课堂就不那么枯燥无味,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关于课后作业的话,写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质量,如果写作业变成了应付上级应付老师的话,那这样的'作业写了还有什么意思呢?我的建议是可以分成小组,选品学兼优的同学做小组的组长。组长可以督促大家学习,检查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收作业。遇到难题可以互相讨论,也方便互相抽查学习情况。
到最后期末阶段,书本里的知识都学完了。老师可以领着大家复习,着重指出哪是考试要点。前半节课可以领着复习后半节课可以自主复习,老师维持纪律,随机抽查复习情况。我本人觉得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盲目复习,学习效率也可以提高。
学风建设
好的学校好的学风,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女生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背后搞小动作。这种事非常常见,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加,叛逆心理越来越严重。到了高中,这种事情容易发生成大事。所以要提早遏制,以免酿成大祸。男生发生争吵,免不了动手。记得有一次,不知道因为什么事两个男生动起手了。一群男生围着,没有一个人上前阻止。眼睛巴巴的望着,叫着:“别打了,快去叫班长。”直到班长来了,才平息了这场战争。
有一些脾气比较好的老师,班里的一些“小混混儿”就得寸进尺。不仅扰乱课堂纪律,还公然跟老师抬杠。课,就这样一节一节的浪费。你作为老师,你的第一节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讲明学校的学风和班规。女生佩戴首饰打耳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在学校千万不能。对于女生染发也有男生,校外人士随意进出学校等多种情况,希望老师学校加强管理。
我的建议不够完美全面,但都是我的真实感受。我再提一个小小的意见,有时候你走进教室真的好大一股烟酒味。吸烟喝酒有害健康,建议少抽烟少喝酒争取改掉。在这里祝您在教育事业越走越远,年年涨工资,为国家教出一批批的人才。
彤宝
20xx年八月二十九号
对老师的建议书2尊敬的老师:
您好!
首先,我想跟您说的便是寒假的紧张复习。据我调查了解到,在这时间里,许多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报了各种培优班。寒假的时间很紧,这我们都知道,然而需要完成的任务却十分多。在此时间里,语、数、外、生、地等作业都死死地压在我们的肩上,不少同学会抱怨到作业之多,还有许多同学在假期里一股脑地盯在学习上,而使自己的'生活操劳百倍。当然,我也要跟您说的是:据我的调查,许多的同学在假期里整日沉迷在网络游戏中,直到快开学了,仍有许多同学的作业未能完成。
在我的调查中发现,
①有的同学的作业根本就不认真完成,甚至有的同学还说寒假作业根本就不重要,开心地玩就行了……
②许多同学干脆把答案一把抄,就说是自己写的。种.种事实,都令我们十分担忧。初二的学习,到底应该怎么办?作业问题,到底应该怎么抓?对于这些问题,我向您提供些解决的策略:
这次寒假作业,我希望不要像从前那样地检查,草草了事。而应该仔细地检查,所以,我有一个建议:
我明白您所担心的一些问题:让我到讲台上检查作业总是有些不好,有的时候纪律也不能得到保障。所以我不得不先向您道歉,从前您让我收的作业我都没能很好的收齐,一次是暑假德育作业,另外一次是社会实践活动表。但我想向您承诺,这次寒假的作业检查我一定将它做到最好。只要您明白:孙鹤翔一定会是班上最细心、最留心生活的同学,这次,我一定能给您精彩!
初二的下学期即将到来,在此向全体同学致以祝福“祝所有同学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另外,在这开学之际我想送与你们每一位同学一份大礼:2月5日来校报到之时,我将会把《八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五柳先生传》《马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文言文一一背与你们听,并向同学们指导些重点词语,做好预习。我希望那天会变得十分精彩!
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建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对老师的建议书3敬爱的老师们:
我感到尽管教育部一再强调要向素质化教育转变,但学校老师的作法还没有多少改变,满脑子只有分数和名次,而且容不得学生稍有闪失,整天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责怪。各种参考资料、练习题压得学生没有休息的机会,更谈不上自由活动的时间,就连下课10分钟也见不得学生放松一下,老师希望学生们每时每刻都看书、做作业。每科老师都强调本学科的重要,尤其还处处表现出排挤政治、地理、历史等所谓“副科”的学习,引导学生轻视这些学科。期末素质报告单上,老师的评语也极为简单,常见的是:“第_名,前进了_名”或“第_名,后退了_名”,难道老师眼里就只有名次?学生一学期的表现如何、品行如何却只字不提。我不愿看见在如此的高压下学习生活,我希望孩子快乐地学习,希望孩子首先是一个身体和思想都健康的人,其次才是希望孩子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借校长信箱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1.不要过多的布置作业,有些非常简单的作业也让学生重复做,这样太浪费时间。由于作业过多,有些学生的采取抄作业,以逃避老师的责骂和处罚。这样的作业对学生害多于益,也达不到老师布置作业的初衷。建议适当布置些作业,让学生有时间自己独立完成,这样收效可以还好些。
2.我们都是读过书的人,学校的老师们在读书时也未必都是常胜将军,希望老师多给学生一些包容,一两次考试失误,不要太责怪学生了,谁不想每次都考好成绩,谁不想当第一,但失误也是难免的。我觉得老师应帮助学生找找失误的原因、安慰一下,这样做可能比责怪学生更管用些。
3.常有老师下课拖堂,下午托管时上正课等现象,下课拖堂学生没有时间上厕所(学校厕所太少),中午放学时拖堂影响学生去食堂就餐。上一天的课学生已经非常疲倦了,托管时再上正课效果一定很差(学生也忙着做老师布置的一大堆作业,已没有心思听课了),希望学校予以干涉,做到准时下课、放学,托管时让学生复习、做作业。
4. ……此处隐藏10087个字……是苍蝇,满是伤口的战士永远是战士。"的话语滋养过。我们在摒弃了父母"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古训"后,积极地伸开双手拥抱这个世界的同时,不要忘了人心的险恶,多一双明辩的双眸,走稳脚下的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谁不能陪谁一辈子,当你现在所要依靠的所有,一一在你的世界里消失的时候,也希望你能够坚定地在这个世界走下去。
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我把它作为了上面文字的题目,目的在于:让我们语文教师明白,一种语言就是一种生活的折射。
"小学"只有与"大学"相统一,语文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大学"只有以"小学"为基础,语文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育人的作用。语文素养就是在"小学"与"大学"的统一和融合之得到发展的。
"小学"与"大学"的圆融
崔老师把语文教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种形式,我是赞同的。从90年代的过分强调工具性而讳言人文性到突出人文熏陶忽略工具性,语文教育终于再回归到落实人文熏陶与语言训练的统一的大道上。何为"小学",何为"大学",崔老师的定义也是基本全面的:"通过感悟,亲近作者思想,体味作者情感,提高思想水平和审美能力,这是‘大学’。识记字词,掌握语法,熟悉文章的写作规律,这是‘小学’。"我想结合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崔老师所讲的有所补充。
"小学"不可丢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其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包括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来进行交际、学会积累语言。我们在为一些年轻教师在考试的压力之下所作出的要扎扎实实地夯实语言文字基础而担忧的同时,必须明确:语文,就是要乘着语言文字飞翔!
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但是,丢掉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语文素养便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我们的很多语文教师都不敢在语文课堂上讲基础知识,阅读教学时都不敢归纳中心、分段。其实,阅读教学只有以本为本,才是根本。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不能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不能忽视对文本语言的的理解。当然,我们要让学生在品位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智慧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只需要读懂文章内容,明白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什么景、什么人,表达了什么思想,再进一步有所感有所悟就可以了。而课堂阅读教学,不但如此,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识字、写字、听话、说话、读书、习作,以及做这些的方法与习惯。课文是编者为学生精心挑选的"范文",它承载着这么多任务,因此,阅读课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文章内容上,它真正的功能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祖国语言(包括书面语和口头)的能力。课文是源头,让学生在清澈的源头中打下扎实的基础,是语文老师的职责。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我们所给予孩子的,就是帮他们发现语言这件表达世界外衣的美丽,喜欢它,并让它逐渐成为手中日趋熟练的理解和表达工具。
我国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因此,"小学"还有它母语的特点:一是这一过程中要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二是母语教育环境的.特殊性,生活处处时时都可以学习母语;三是应该以语文实践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大学"不可少
语文是一种文化,是和人的生命、心灵、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但长期以来,语文课程性质定位不准,造成了人文价值的失落,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不爱学习语文、语文教学低效多耗等问题。
"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理解,以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经过综合、梳理,总目标归纳为十条,这十条并不是随意排列的,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大致而言,前五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两个维度上有所侧重。""后五条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在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这样,在课程目标中准确而恰当地落实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课程性质的定位,也保证了语文课程思想性的地位。
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包括三层意义:第一是追求自由的精神,即强调个人的自由与尊严,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与自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第二是强调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第三是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
长期以来,学生常常被置于从属的地位,处于被动的状态。即使在很多优秀的课例当中,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下,是教师对学习主体的漠视,是教师自我风采的展示!课堂气氛较以往变得喧嚣热闹了,以为这就是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以为这就是新课程、新理念所带来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程的挖掘,而这种抛开语言文字本体,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恰恰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做法,是虚化语言文字学习的表现。所谓"小学"与"大学"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了"小学"又哪来"大学"?语文是融合了"小学"与"大学"的学科。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不可丢掉"小学",亦不可舍去"大学"。 "小学"与"大学"的圆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过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互相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也就是,在"小学"与"大学"互相融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从
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小学"只有与"大学"相统一,语文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大学"只有以"小学"为基础,语文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育人的作用。语文素养就是在"小学"与"大学"的统一和融合之得到发展的。
课程教学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其中,前两个综合维度体现"小学",后一个维度体现"大学"。三个维度的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就是"小学"与"大学"统一的体现。因此,我们不可以将"小学"与"大学"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形式,即使同一堂课,"小学"与"大学"也是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共生共存的。
具体到操作层面上来讲:从教师的角度看,如何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应采用什么教学策略来促使"小学"与"大学"相融合,何谓两者圆融的最佳状态和最佳效果,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从学生的角度看,应具备什么态度、情感对待"小学"与"大学",怎样处理教学的统一要求和个人的独特感悟、体验、理解的关系,如何通过探究活动,透过语言文字的表层去体会语文的人文精神、理解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人文特征,这些问题都应当成为教师思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