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佳青年事迹材料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事迹材料的经历,对事迹材料很是熟悉吧,事迹材料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事迹材料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十佳青年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佳青年事迹材料1xx,中共党员,二00三年六月毕业于xx大学,二00三年七月被分配到xx医院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儿科,PICU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在工作期间,我勤奋好学,踏实肯干,认真学习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工作当中,使自己很快得到全面提高,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曾在多次活动中被评为三星级护士,优秀护士,优秀团干,工会积极分子,优秀青年志愿者,院优秀通信员等光荣称号。
一、爱岗敬业,善于学习
儿科的护理工作不同于其他成人科室,细小而琐碎,众所周知孩子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护理上需要更加细心,技术上需要更加精湛。对护理科学的追求和探索一直是我学习的动力。五年前走出大学校门时,我就深知护理知识的博大精深,只有不懈的学习才能跟上护理学发展的步伐。初到儿科工作,我虚心向老同志们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使我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
二、拓宽思路,勇于创新
儿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一切侵入性操作都有抵触性,这就大大增加了我们护理的难度。起初当我看到年资高的护士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不由心生佩服,回想自己从来没接触过这类操作技术时,心中便一下子没了底。但是不服输的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头皮静脉穿刺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练成自己的“绝活”。万事开头难,在穿刺操作学习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穿刺失败时,我就找原因、寻方法、求改进,严格要求自己,从进针位置,角度,深度等各方面精心琢磨,不断创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的穿刺操作技术在短期内就有了很大的进步,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从而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三、无私奉献,不断进取
在工作中我用真诚和耐心对待着每一位患儿及家属,用那颗炽热的心去温暖每一个人。大家都知道孩子是父母心里的宝,孩子的病是父母心中的痛。我深深体会到现代医护人员不能只强调过硬的理论技术水平,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在和患儿及家属交流过程中,我运用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灵活的语言技巧,与他们交流护育宝宝的心得体会,丝丝入扣引导父母们掌握这些知识,使健康教育不再只是呆板的灌输与接受,这样不仅使家长们获得大量有价值的育儿信息,也使原本紧张的医患关系融洽了许多,更使他们对儿科护士的传统印象有了极大的改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以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热情、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患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加班加点辛勤工作,甚至在怀孕期间都没有请过一天假。
2003年春天席卷全国的非典疫情,对全国的白衣天使们提出了严峻考验。救死扶伤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疫情就是命令!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应战,无条件地接受了医院领导和护理部安排的任务,冒着生命危险,全身心地投入到非典留观病区的救治和护理工作中。2009年协助护士长建立PICU病区,积极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
四、细节服务,感动病人
在工作中我以敏锐的观察力,弃旧图新,锐意进取,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奋力拼搏,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善于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把自己的全部热情都奉献给了病人。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越来越能够感觉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曾经有人说过:“拉开人生帷幕的人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护士。”是啊,在人的一生当中有谁会不需要护士的细致关心和悉心照顾呢?护理工作是一门精细的艺术。我们要有一颗同情的心,更要有一双愿意工作的手,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解除病人的病痛,用无私的奉献支撑起无力的生命,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让痛苦的脸上重绽笑颜,让一个个家庭都重现欢声笑语。神话中天使的美丽在于她的.圣洁与善良,而白衣天使的美丽在于温馨与微笑。
当我成为儿科护士的第一天,我就告诫自己:既然是一名儿科护士,我就一定用微笑来面对生病的孩子。前不久,一个6岁小男孩的话让我更加坚信自己这样做是对的。第一次给这个小男孩做治疗的时候,我就和平时一样面带着微笑走进病房,他就盯着我看。到了第二天,他哭吵着奶奶要找我给他打针,听他奶奶说本来有护士准备给他打针的,可他硬是不肯,握着小拳头不让人碰,偏要找我,于是我就去了,他看到我之后竟然不哭了,只是乖乖地伸出两只小手由我挑选,我很诧异,为什么这个小男孩会有这样的举动,但当时没有问,只是在思考,接下来几天的治疗都由我为他进行的,可由于工作忙,做完治疗后,我便忙着自己班上的事儿去了,小男孩好久没看到我,他就说打针的部位很痛,要奶奶找我去看他,我去了之后,一边微笑着轻轻地抚摸着他,一边细声地问道:“还痛吗?”他眨眨眼睛望着我说:“不痛,其实一点都不痛。”到了他出院的时候,我就问他,为什么每次打针都找我,而他说了句让我非常感动的话:“阿姨,因为我想看见你对我笑”。
牵着你的小手,心中暖意融融,护着你的健康,心中阳光片片!当所有的花朵都洒满雨露,我们的辛苦换来的是快乐无限,让所有的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儿科护士最大的心愿!
十佳青年事迹材料2转眼我已经在护先进事迹理岗位上工作十八年了,时光就像流水一样消消地漫过了我的生命。戴着护士帽,却依然感觉是如此漂亮,圣洁。
我是中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在工作的十余年中,我不断的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始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做到以精湛的技术,饱满的工作情绪,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也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尊重和信赖。
在平日的护理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力争精益求精,最大限度的减少病人的痛苦,带给他们所能赋予的最大匡助。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下班刚到家,“有抢救病人,快来!”一阵急促的的手机铃声在耳边响起。接到电话,我急急赶到医院。原来是一车祸外伤病人,病情危重,二话没说,我就投入到抢救队伍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补液输血、护送ct、术前准备,待一切忙碌停当,心想去吃点饭,正琢磨着去吃点什么,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从抢救室外传来“医生,快!救命,救命!吃农药了!“闻声,我一个箭步冲出室外,只见一群人抬着一个人直向急诊室走来。”“快,抬到床上,吃了什么?要洗胃!”于是一阵紧张的忙碌又开始了。终于病人经抢救后神志清醒,病情稳定,被送入了病房。这时的我才舒了一口气,虽然身躯疲惫,饥肠辘辘,却带着无比愉悦的心情踏 ……此处隐藏23507个字……,而且每年还可以节约管件材料消耗约22万元。这项技术改革在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五小成果”评比中荣获了三等奖。类似这样的小改革还有很多,运输声光指示装置改造、皮带防跑偏装置、绞车支撑护板等等,一个个小改革、小创造的成功,为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财富,也为他朝阳奋进的青春谱写出了一曲华丽的青春乐章。
十佳青年事迹材料15**,1983年10月出生于**省**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6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安全工程专业,**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煤矿通风区主管技术员,负责矿井通风系统、“一通三防”技术、通风区机动班管理等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恪尽职守,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多次攻克了矿井“一通三防”技术难关,发表多篇论文,发明了透气性防尘罩,并获得了专利。他自参加工作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深入研究,为矿井通风系统管理和瓦斯治理工作无私奉献着自己青春。
勤恳扎实,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自**年参加工作以来,无论春夏秋冬,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勤奋刻苦,奉献企业,无怨无悔,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展现了新一代煤矿青年人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风采。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煤矿通风区机动班工作,为了尽快地熟悉矿井通风系统,他主动向领导提出到一线瓦斯检查岗位上实习,实习期间,他总是勤勤恳恳、孜孜不倦、深入钻研,时常跟师傅和同事请教通风工测风、测尘及检查瓦斯等工种的岗位操作要领;在向师傅学习矿井通风实践经验的同时,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提升。通过上述基本功的快速积累,很快走上了技术岗位。在新的岗位上,他更是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难题,每次接受任务时,他从来不讲条件或推诿,为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经常加班加点至深夜,因为他信奉“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条。思维开阔、敢于挑战新难题
随着矿井的开拓延伸,总会出现一些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新困难和新课题,面对困难和新课题,就必须要思维灵活、破除陈规、敢于担当。**年,刚担任通风区技术负责人的他,就面临着矿井总风量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的挑战,他深入研究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基本参数和矿井通风阻力的分布情况,提出了将主要通风机叶片角度有25°调整为30°的方案,并精确地预测了调整后矿井总风量能增加2200m3/min,同时积极参与制定实施方案并实施,该方案实施后,不仅矿井总风量满足了生产要求,且主扇工况点更为经济合理。 **年,**矿XV13102巷道前掘过程中与小窑巷道探透,根据矿生产衔接安排,需要与小煤窑巷道贯通。小煤窑巷道中积存了大量的瓦斯、有害气体,且与本矿存在较大的风压差,一旦贯通可能对工作面人员生命安全造成极大伤害。他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预防措施,包括修建风门、定期测定各类气体浓度等,最终实现了安全贯通。随后,根据该贯通措施制定了与小煤窑贯通管理制度,形成基础模式,为矿井有效开拓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年,王台矿采面所使用的“两进一回”通风系统,该系统需要大量的木料设置木垛。为了节支降耗,他优化了采面的通风系统,先后在XV1307、XV1309工作面试验了“U”型通风系统,在XV2302、XV2301等工作面试验了“一进两回”通风系统,上述两种通风方案在矿井得到了推广应用。减少了回采工作面通风横川施工及横川修建通风设施等工程量,节省了木料消耗,每年为矿井节省成本上千万元。深入现场,细化矿井通风系统管理近2年来,王台矿井下生产头面变化频繁,各盘区通风系统也得相应的变化,因此需要根据生产衔接及时调整矿井通风系统。作为分管通风系统的负责人,他总是未雨绸缪,预先安排,在月度通风例会上提出矿井通风系统评审及优化方案,做到提前准备,确保通风系统能及时地符合生产要求;同时也是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带领通风区机动班人员深入井下,穿梭于人迹罕至的矿井各大回风巷和总回风巷,修建部分通风设施或调节部分设施的风量,为各采掘工作面配备足够的风量,确保通风系统满足生产需求同时合理可靠。XV号煤三盘区首采工作面XV3301面开采前,他预知该工作面为矿井通风流程最远、阻力最大、配风最困难的采面,提前2个月提出该盘区回风巷的整修及相关通风设施修缮等工程,在该工作面投产前,为该盘区配足了风量,确保矿井生产有序进行。XV2314综采存在工作面顶板破碎且压力大、瓦斯含量高、周边小煤窑破坏区漏风等制约高效生产的因素,他带领机动班人员轮流驻在该工作面顶岗,多次对工作面的供风系统及风量进行调整、及时修复因受压损坏的通风设施,最终该工作面安全顺利地回采完毕。
他秉持“上工治未病”的工作指南,对工作进行预知预测,他负责矿井技术工作以来,从未出现因通风或瓦斯制约生产的现象,同时矿井连续4年实现“瓦斯零超限”。勇于创新,办法总比困难多
**煤矿通风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全新的问题,在没有任何可借鉴的有效的经验的情况下,他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发扬王台人敢于人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探索了一些切实有效、经济成本低、操作简单的新措施和工艺,为矿井高产高效提供了安全保障。
**年,XV2101巷索车安装完毕后,大部分下井人员必须经过该巷,使其成为矿井的“门面”。然而该巷作为矿井主要运煤大巷,煤炭运输产生的粉尘始终是亮化该巷的瓶颈。为此,他将该巷道粉尘治理作为科研项目,多方考察,深入研究,制定了巷道冲洗长效管理机制、应用了大量的先进降尘设备和降尘工艺、将风速调节至最适宜于降尘,在此期间他还有多项发明,如透气性防尘罩、巷道冲洗转管推车、皮带挡水棚等,其中透气性防尘罩获国家专利(专利号**20419799)。
**年底,XV3301工作面煤体中硫化氢含量偏高,导致机组下风侧风流中硫化氢浓度超标,同时当时生产任务紧张,不能减缓割煤速度。为有效治理该工作面的硫化氢气体浓度,他展开技术攻关,采取了增加工作面风量、改造防尘口罩、工作面喷洒碱液、煤层注水中添加碱液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治理了该工作面的'硫化氢,使该工作面得以安全顺利生产。
优化管理,激发团队学习激情、提升综合素质自他负责通风区机动班管理后,重新制定了班组的管理制度,通过相关的管理变革,提升班组成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他将矿井分为5个通风管理责任片区,班组人员人均负责一片区,以提升班组成员的责任心;每次重大通风系统调整前,由班组成员提出方案,然后他本人进行点评并补充,以提升班组成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激发全体成员动脑热情;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要求,每月推广一项学习项目,包括测风、测尘、检查瓦斯的实操,编制通风阻力测定、瓦斯等级鉴定等项目实施方案。他以技术人员的标准要求班组成员,使得通风区机动班现状有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个人的综合素质,还是团队合作意识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这就是自强不息、奋进不止、永不满足的**:从一名青涩毕业生到务精通、技术精湛的技术员;从一名农村读书郎到煤矿企业管理人员;从一名普通群众到矿井十佳青年之一。他的成长历程充分体现了他学习成才、工作进取、思想进步的优良品质,这种品质不仅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为矿山青年成长成才树立了榜样,为建设和谐社会添加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