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训练
2、填一填。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曹冲称象。
2、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有关资料的介绍。(板书课题)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体验1吨的重量,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背一背什么感觉?40个有多重?(小组合作讨论)
得出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
2、谈话: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即1000千克=1吨。
3、即时训练(课件示)。
4、小结。
四、巩固应用
1、填数。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
3、小动物过桥。
4、我会填。
5、判断。
6、读一篇日记,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是人教版第五册第3单元的知识。本课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教学时先通过故事和欣赏图片引出“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
在讲授新新课时,让学生抱一抱朋友,再次感受到千克与吨的作用,假如把全班同学平均每人的体重看做是25千克,几个这样的同学合在一起大约重1吨,由此得到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在这样的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如在练习中出现的.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哈哈笑。做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而在小组合作方面,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去创造。另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让学生感到很好的可视效果。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学准备:
课件;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上网、查资料、课外调查)搜集了许多生活信息。
调查举重运动员谁在比赛中,挺举或抓举举起了多少公斤。调查1筐苹果大约多少千克。调查一辆三轮车最多装多少袋大米,调查一袋大米大约重多少千克调查父母体重是多少千克。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调查1个书包的重量、1袋方便面的重量、一个鸭梨的重量。
计算估算游戏(老牛吃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感受并认识吨的过程。
2.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3.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手拿2分硬币,掂一掂什么感觉?有多重?(大约重1克)
计量较轻的物体质量时,用克作单位
师:再掂一掂这盒皂粉,什么感觉?大约有多重?(大约重1千克)
计量较重的物体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师:向我们在座的同学计量体重时,也用千克作单位
师:昨天,我们玩了老牛吃草的游戏,背起同桌时,什么感觉?
那如果把很多学生的体重加起来是不是更重?
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计算育红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谁来汇报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二、吨的认识
1.认识吨
师: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了这30名学生的体重,结果是1014千克。板书
1014千克也可以说大约是()千克?
板书:1000千克(“千克“用红色笔强调。)
师:其实1000千克还可以用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来表示,(板书吨),吨是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
1000千克也叫1吨,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齐读1吨等于1000千克。
师:吨用字母t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试着把吨与千克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
1t=1000kg
师: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30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是1014千克,可以说大约是1000千克。那如果用“吨”做质量单位怎样说呢?
生:30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育红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体重,我们和他们都是同年级的,所以,我们班30名学生体重也大约重1吨。
现在我们找30名学生起立,大声说“我们大约重1吨”
师:你们现在加起来可是重量级人物,所以请你们轻轻的坐下,不然会形成小的地震。
2.体验一吨
师:课前,我们掂了一包皂粉是1千克,想一下多少包皂粉是1吨?
师:1桶矿泉水重10千克,多少桶矿泉水重1吨?怎么想?
预设:说不出来,可以推算10桶重多少千克?
想像一下,100桶矿泉水摆在地上有多大一片?
师:现在老师给你,你在桌子上摆。
1桶、2桶、3桶、4桶、5桶,10桶;20桶30桶40桶50桶;100桶
师:1000盒这样的皂粉,100桶这样的矿泉水重1吨,那有没有1个 ……此处隐藏19959个字……?你要向他学习什么?
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把自己组的设计方案记下来。然后在班内汇报。
说出设计理由。
独立思考后回答。
结合生活实
际说说。
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畅所欲言。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从小就懂得要爱护路桥。激发学生主人翁的情感。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单位的换算和比较大小,懂得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体现时代性,激起学生关心生活的热情。
结合生活事例,让学生要明白合理使用单位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学习小明善于观察、喜欢动脑,能主动的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应用数学的习惯。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
让学生学会及时反思,整理所学的知识。
六、课外延伸
就象小明一样认真观察生活,把你发现的含有质量单位吨的事写下来,那就是一篇数学日记,你一定会比小明写得更棒。
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质量单位
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
地秤
1吨=1000千克
教学反思
能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然后呈现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活跃,参与热情高,也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是小组讨论时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分工,注意纪律,使得小组讨论时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可实际上,有的同学积极参与,有的同学好象事不关己,在一边玩,没有做到使每一个同学都参与,每一个同学都得到发展提高,使得小组讨论流与形式。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组织学生有目的、纪律的讨论,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与伙伴协同合作的能力。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14教学内容:吨的认识 (P11页例6,及“做一做”以及练习三第1、4两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引出关于吨的话题。然后 ,围绕“能同时过桥吗” 在解决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吨和千克的关系。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回头解决一下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除了教材上的例子以外,还可以说说其他的例子,如汽车的载重量是3吨,万吨巨轮,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想想1吨大米有多少(每袋25千克),让学生借助熟悉的物体的体积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教学建议:
本节课以故事引入,出示情境图:“熊老弟、牛大哥等一同来到了一座小桥边……”,要求学生看着情境图,教师说:“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图中描写的。”让学生看图说故事。在学生说故事的时候,注意从“限重1吨”“1吨有多重?”的讨论中,引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接着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400+300+500+100=1300(千克),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或师生一起将故事收尾。
最后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共同说说生活中1吨重的物品,书中提供了几例,可以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也可以说“两头牛大约重1吨。”还可以说“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更应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实例。
练习三中的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4题,是运用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通过学生对自己家中每月用水的了解以及从哪些方面考虑能节约1吨的用水量,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可以采用课前调查了解,课内合作解决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课下同学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000克=( )千克 5千克=( )克
说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二、探究新知
1、 导入,引出课题。
回答: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情景里告诉我们了一件什么事情?限重一吨是什么意思?引出课题,板书。
2、 认识“吨”:老师问“吨是个什么单位?你们知道1吨有多重吗?”1吨=1000千克,请同学们和教师一起读二次。我们知道了1吨=1000千克,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小动物能不能一起过桥?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将四个小动物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400+300+500+100=1300千克,1300千克比1000千克要重,也就是比一吨要重,所以这些小动物不能一起过桥。
3、 那它们应该怎么才能完全的通过桥到达对岸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的讨论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多。
4、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些小动物终于顺利的过河了,再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5、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引导学生看情境图,“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如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只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等。
(2)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说说自己的体重,互相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几个同学的体重加起来大约是1吨重。
(3)千克与吨的换算
出示例题:3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
让学生独立填写指名口答,你是怎样想的?(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
三、实践应用
1、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中的第1题,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还有哪些。
2、完成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口述想法。
3、练习三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连线,再全班交流,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