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设计意图:
本篇课文以其紧凑鲜明的结构、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入微的描述,充满深情地展现了秦兵马俑光辉灿烂的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悠久深远的文化艺术。整篇课文涌动着一种浓浓的真情——一种对于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赞叹之情。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更像是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教学本篇课文,可在学生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情”字为切入口,让学生在情境中,在课文生动凝练、细腻传神的语言材料中,在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与碰撞中,受到心灵的熏陶,使自身情感脉搏与历史文化的脉搏、与文本语言的脉搏、与作者情感的脉搏形成强烈共振,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领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请你用一个词语说说它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气势恢弘、举世无双……
2、秦兵马俑之所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因为它——
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指导朗读。
3、同学们,在出土的近8000多个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中,竟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近兵马俑。
二、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
1、学习4——9小节。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4——9小节,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 弩手、马俑。
师:的确,大厅里的兵马俑类型众多,每一件都是极为精湛的艺术珍品。板书:类型众多
(2)出示第4小节
出示: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师:每一种类型的兵马俑都有不同的穿着打扮,也有着不同的动作神态,而这些恰恰反映了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我们一起来看看描写将军俑的这段文字。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将军俑的样子,并思考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将军俑。
学生交流:
威风凛凛、神态自若、沉着镇定、英姿飒爽、气宇轩昂……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你心目中的将军形象表现出来吗?
指导朗读
(3)自学5——9小节
刚才我们通过将军俑神态、动作的研究,了解了将军俑的威风凛凛,久经沙场的个性特点。那么,武士俑、骑兵俑等等又有什么个性特点呢?请你仔细品读5——9小节中其中的一节,细细体会。
学生自由读。交流,
师:谁来说好所武士俑有什么个性特点?
出示第五小节:武士佣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一律挽成了偏向左侧的发髻。他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生:威武凝重、训练有素、体格健壮、蓄势待发、整装待发……
师:能抓住武士俑的神态、动作描写。
师:从武士俑的神态中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他们个个蓄势待发。这样的军队一定无往不盛。
(4)武士俑威武凝重、高大威猛、英勇善战,那么其他的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交流
师:听了你们的交流,让老师对秦兵马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请你挑选你最喜欢的有关段落读给同桌听,把你的理解,感受通过朗读让对方感受到。
学生互读
(5)学习第10小节。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秦朝大军浩浩荡荡,所向披靡,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博大场面。我们迈过静静流淌的时间之河,从这些兵马俑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历史,我们再靠近一点,近距离地去欣赏他们各自的不同神态。
A、出示一组神态不同的兵俑图片。
B、出示:有的颔首低垂,若有所思,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有的凝视远方。引读
C、课文中,是怎样用生动的笔墨来细致描述兵马俑各自不同神态的呢?
再出示联想的句子: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好像随时准备出征;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生:这样写,把兵马俑写活了。
生:兵马俑是雕塑,这样写,赋予了它生命。
生:课文这样写向我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战士。……
师:作者丰富的联想,把兵马俑写活了,使他们富有了感情。
D、说话练习
神态各异的兵马俑是写也写不完的,请你仔细观察,展开联想,学着文中的句式,继续写下去。
出示:有的 ,好象 。
学生交流
E、正如文中所说,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让我们再次感受它们精湛的制作工艺,学习作者细致的描写,感受他丰富的想象。齐读第10小节。
F、正因为兵马俑不仅——而且——引读,(再次出示过渡句)所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板书:形象鲜明
三、主题升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秦兵马俑,这沉醉了几千年的瑰宝,一朝腥来,震撼了全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为这雄心万丈的祖先感到骄傲,更为他们创造的灿烂文化而自豪!我们又仿佛看见那疾驰而来发军阵,听见战马的嘶鸣,让我们满怀激情,朗读最后一节。
四、课外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浏览有关秦兵马俑的网站,更全面地了解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生字新词,尤其是四字词语或成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3、通过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此处隐藏20232个字……自豪呢?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精读课文,体悟情感
1、作者是如何表现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它的举世无双的?
2、讨论交流①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②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3、指导朗读1——4句,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折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而折服?
5、(出示画面)看着这一行行、一列列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你想到了些什么?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课文中还有哪一句和它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6、同学们,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朝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让我们再次自豪地读——(出示字幕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激情升华
看秦兵马俑的视频,此时此刻,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用具】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一猜,他是谁?(示秦始皇像)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在1974年的春天,西安临潼县农民杨志发和别人一起去秦始皇陵东侧约1.5公里的地方抗旱打井,结果一个镢头下去,竟然发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读课题──《秦兵马俑》。
(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秦始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字,而秦兵马俑与之关系密切,课开始由他引入,能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和时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课外知识及对秦始皇的评价。老师讲的故事穿插其中,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出课题。)
(设计理念: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要充分利用学习的资源。教师要拓宽文本的思路,给学生创造一个新的学习空间。)
二、初读课文
1、快速、自由的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每句话。
学生自由读。
小结评:读书认真,非常用心,有的摇头晃脑,读得入情入境。
2、检查词语读音:
(出示课件3)
师:老师检查一下难读的生字,看看哪只百灵鸟的声音最响亮,读的最准。
过程评:xxx音读准了。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是要了解课文的大意,用快速自由读的方法最合适。读有要求,首先应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学生自由读的时候教师仔细观察情况,读完评价表扬,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检查字音时针对学生表现要及时评价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如:翘舌音读准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警惕。“百灵鸟”可以说是拟物法,把学生比作百灵鸟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读时大声,响亮。)
(设计理念:留心观察课堂,评价除了激励也包含提示学习的方法。兴趣始终要贯穿课堂。)
小结评:同学们真棒,这些生字一点也难不倒大家。
3、下面让我们回到课文,再次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高度概括兵马俑特点的句子。
(出示课件4)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即评:xxx能抓住老师提问的关键词来读课文。
4、指名读句,这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5、读生字时老师发现了不少出色的百灵鸟,现在看看有哪些聪明的小博士能根据这句话提出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来。
(星级评价)
⑴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⑵课文中重点介绍了兵马俑的几种类型?
⑶兵马俑的个性鲜明表现在什么地方?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自己先认真读读2、4、5、6、7、8段
2、四人小组再合作讨论问题
(设计意图:生字的学习回到课文,要直奔重点问题,让学生质疑,发挥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星级评价是肯定学生积极动脑,表扬提问的质量。小博士的称号让学生有提高身份和兴趣的感觉。)
(设计理念:读有变化,浏览才有思维的空间。学习兴趣的温度适时提升,有序变化。)
三、汇报检查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的?
3、假如你在博物馆,看到这么大的展厅里站着的一行行,一列列兵马俑排成的巨大军阵,你会想到什么?
师:对,他就像是秦始皇当年统帅的一只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4、课文中重点介绍了兵马俑的几种类型?老师这有几副图,请大家仔细观察,结合课文猜一猜,他们是什么俑?你怎么猜出的?
5、兵马俑的个性鲜明表现在什么地方?
师:因为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所以才显得个性鲜明,每个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比读句子。
学学作者仔细端详,用句式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紧扣文章的主题,汇报时却不能千篇一律,形式必须多样,学生才能持续学习的兴趣。所以本小节采用了联想法、猜测法,比读法,既充分理解课文,又为学生创造生动变化的学习空间。)
(设计理念: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尊重学生,张扬个性。)
6、法国总统说:“世界已经有了7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出现可以说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7、读文中赞美的句子。
8、(看视频课件)你最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文章的学习,学生情感的堆积,到此时用法国总统的话引出文中赞美秦兵马俑的句子,再从文中拓展到录象资料,亲眼目睹,身临其境感受,把对秦兵马俑的喜爱和民族自豪感引发到最高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设计理念:引用名言,随文拓展,激发情感。)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做小导游向家人介绍秦兵马俑
【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课后小结】
为了上好本课,我给自己总结了八个字“深挖、揣摩、修改、提升”。虽然备课的过程很痛苦,但课后感觉收获很大。课前,我常为了一个问题跟自己较劲,反复修改,直到感觉适合学生的视角和能力水平为止。为了找好一张图片,只要有时间我就上网查资料。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和过渡语、评价语也是独立思考和精心构思的,确实应了“千锤万凿出深山”那句诗的意思。上完课后,我第一次自己作了反思,梳理教学过程,把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总结出来,这样做很好地积累了经验,也可以找出不足之处,提出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