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10 20:29:08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估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体育场》

教科书第33页、第34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篇文章、黄豆1千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宝鸡体育场举办的《同根同祖· 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图片。

1、师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2、师问:你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投影出示课本主题图),估一估能做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结果。

(3)小组选派代表,反馈结果。

学生a:每小块看台大约有100个座位,一共有26个看台,大约有2600人。

学生b:体育场每排大约有1300个座位,一共有10排,大约有1300人。

学生c:体育场上下两层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有200个座位,大约有14个区域,大约有2800人。

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投影出示一个看台的放大图,让学生进行估算。

(1)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告诉有28个看台,你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28×72≈2100(人) 6×12×28≈1800(人)

把28看成30,72看成70,30×70=2100,所以28×72≈2100

把12看成10,28看成30,6×10×30=1800,所以6×12×28≈1800

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2题。

算一算“东方书报亭”10月上旬的营业额(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四、合作交流,实践应用。

(1)估计一张报纸,一张版面的数字(同桌合作)

a、数一行的数字和总行数。

b、报纸折出一块的字数与整版字数

(2)小组活动:每小组拿出自带的1千克黄豆,估算大约有多少颗?

活动要求:

1、学生每四人一组,各小组准备一千克黄豆。(提前布置好)

2、提问:每组有一千克黄豆,估计有多少粒。

3、先讨论估计步骤,再操作。

4、动手操作时合理分工协作。

汇报方法:

①抓一把黄豆,猜测有多少颗。

②一个盒子盛出有多少颗,看1千克黄豆能装几盒,计算出1千克黄豆的颗数。

小组汇报估计结果:

a、一把大约有一百颗,可以抓56把,估计有100×56=5600(颗)

b、一个盒子大约盛出有500颗,一千克黄豆大约能装11盒,估计有500×11=5000(颗)。

以上活动只要学生说法合理,都要进行肯定、表扬。

五、教学反思:

1、教师教学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因此,在设计课时,巧妙的利用近期在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导入新课。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愉快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接下来用估一估、算一算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的感受到生活中像这样的乘法估算问题随处可见,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估算的氛围。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他们专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吸取别人的长处,改变自己的缺点。

3、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具体事物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启发学生发展思维,使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空间。

4、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海南省琼海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师:我们琼海市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带领客人(这是一节接待课)一 ……此处隐藏8056个字……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结果三:把8看成10

因为10×29﹦29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90。我们可以列成8×29≈290。可见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

(4)、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孤立地说某种估算方法好或不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

4、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如果有32个学生去,那怎么估算?

(2)如果是23个学生去,又怎样估算合适?

通过创设钱不够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只要估算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练习三步曲

通过练习引发学生思考估算方法,并在小组内讨论,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地应用。

1、基本练习

"学以致用",学习新知识后的练习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书中做一做。

出示21×6 48×5 397×73 510×7

A、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小组讨论并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习

课本第72页的习题7。

3、开放练习

(1)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

估计会场大约需要多少人数

班级三(1)三(2)三(3)三(4)三(5)

人数5251495047

(2)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小结 :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无穷奥妙。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①、29×8﹦232

②、8×29≈240 把29看成30 8×30﹦240

③、8×29≈290 把8看成10 10×29﹦290,

十、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1页。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体验

1、上次老师出门在多媒体教室听课,你们猜一猜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

2、出示P59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3、生汇报交流。

4、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