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1 09:29:07
《纸》教学设计15篇

《纸》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纸》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纸》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染纸的教学设计

1、认知: 掌握染纸的表现规律和方法,了解染纸其特有的美感。(情感)

2、操作: 在宣纸上运用染料及其他辅助工具来表现染纸生活。染纸的教学设计

3创造:创作一幅色富有情趣的染纸作品。(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自行摸索染纸的方法。染纸的教学设计

2、难点:在染纸创作中学会运用折、点染、浸染等手法。

三、达标规程

感受美――了解美--创造美--评价美。

四、教学准备

1、学生:毛笔、染料、宣纸、调色盘、水杯等。

2、教师:番茄拼盘一份,染纸作品、情景图片几幅、剪刀、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

课前:剪洞游戏

(教师折纸、剪洞,学生猜一剪刀能剪几个洞。)一剪一洞、一剪两洞、一剪三洞、一剪三个半洞,渗透不同的折纸方法与画面的效果的联系。

课上: 导入

1、(师生问好。)

2、(师出示一盘番茄拼盘,)刚才同学们的表现不错,老师奖给大家一盘番茄拼盘,大家喜欢吗?为什么?(师板书:色彩点线面 )

3、这么诱人的拼盘大家想尝尝吗?可是不够怎么办呢?老师有个办法——画饼充饥。看桌上,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圆圆的盘子,不过呢是纸做的,请同学们尝试着用桌上的宣纸盘子、染料及其它工具来表现番茄拼盘的色彩和造型。

4、 (学生动手尝试。拼盘展示,介绍做法:)

a、 (折后再着色。你是怎么折的,演示折法染纸。你们有没有其它折法?怎么折?各人拿桌上的小块宣纸折一折,再着色。交流尝试结果。)

b、 (学生离位交流其它经验。)[染料加水后染、染后加水、夹后染、扎后染……]

初步认识染纸

1、同学们,刚才我们所接触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染纸》(板书课题。)染纸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欣赏染纸作品,师解说。)

2、(教师给以上的作品起名:选择其中一幅,起三个不同名字。学生尝试。)

3.色香味俱全的蔬果拼盘能引起我们的食欲,更能激起我们表现的欲望,其实在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情景能撞击出我们创作的灵感。(欣赏图片)色彩艳丽的花草,形状别致的花蕊,色调统一的风景,点线面造型的建筑。

4、你能从生活中也找出几幅吗?(师生交流。)

5、除了这些情景,我们还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情绪自由的宣泄在作品上

创作染纸作品

1、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创作一幅染纸作品,并给她起上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轻音乐,学生创作。)

2、(师巡视反馈信息,个别引导。)

讲评

1、看到同学们的笑脸就老师就知道你们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下面就请你们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说说她的名字和你认为作品中最满意的地方(作品贴上黑板。)

2、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拓展

同学们的作品真的很美,可就这样展示在大家面前未免显得有些寒碜。农产品加工后能卖个好价钱,想想办法,把我们的作品也来个精加工,怎么样?你有什么想法?(师生交流)同学们的想法很好,课后如果有时间请完成你的想法。

这堂课大家辛苦了!下课

评析:

一. 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

美术课具有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健全和发展学生个性起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培养人的基本素质,发展健全学生个性的重要阵地,也是健全个性发展行之有效的途径。而面对基础不一,性格各异,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施教,显然,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往往只能成为一种良好的愿望。在本节课上,教者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空间,学生在没有框框条条的创作过程中敢去设想、尝试,他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风格、形式、题材也各不相同。在评价过程中,教者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对这些学生的作品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在自主化的学习中学会矫治

日前,改变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已成共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可见,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是当前乃至今后我们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式。纵观本课始终,教师一直处于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每一环节中学生都是主角,如:“你能尝试着用桌上的工具、材料表现水果拼盘的色彩和造型吗?” “说说作品中最令你满意的地方。”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无形中梳理了知识,并通过不断共享同学、老师的智慧,在诊断中矫正了自己的错误、不足及薄弱之处。

三.引导探究,自主诊断与矫治

在教学过程中,教者注重了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的兴趣,将教师的设疑、质疑、引导解疑与学生的创造性解疑过程很好的结合起来,在教学方法上,教者采用了“引、放、评”的模式,“引”就是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搭桥辅路,指导学生自己“走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就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评”就是收集反馈信息,教师通过耳闻目睹等多种途径,学生利用小组交流、互相观摩、互相评价的方法把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纸》教学设计2

设计意图:

纸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又与环保紧密相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我们必须要节约用纸,节约用纸就是在保护环境。在实际的调查活动中,让儿童从心理明白节约用纸,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实际行动。

活动目标:

1、认识纸对我们的重要性,知道造纸的重要原料及造纸术的发明。

2、学习使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分析处理信息。

3、了解树木与人的生活的关系和森林被破坏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4、增强节约用纸的意识,懂得保护森林,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纸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和纸交朋友

交流内容:

1、看看桌子上的学习朋友是谁?

2、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型的纸?

3、同桌介绍自己带来的纸朋友,它叫什么名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4、全班同 ……此处隐藏11161个字……面形态,这种形式称之为立体构成。立体构成它是指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形式美得原则组成立体形态的过程

3、简单介绍立体构成(类似圆雕)、面体构成(类似浮雕)、

4、立体构成制作原理:是在三维空间中,把具有三维的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拼装、构造、从而创作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5、教师出示不同制作方法的纸构成图片,例如:折叠立构、卷曲立构(不同大小的卷曲组合等)、插接立构(插接、粘接)、弯曲(扭曲、卷曲、螺旋曲)以及重复图案的反复组合,让学生猜测其灵感来源,分析其制作方法。

6、节奏与韵律,结合上述立构作品,介绍在立构中节奏和韵律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

1、结合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两件纸构成作品。

2、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作品创意讲解,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八、教学反思

《纸》教学设计14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一、教养方面

学习欣赏及制作拉花的方法,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并能设计出多种用途。

二、教育方面

通过活动,增进相互合作意识及师生间的情感、培养保护环境及美化环境的意识。

三、发展方面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会欣赏及制作拉花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为拉花设计出多种用途。

教学准备:

彩纸、剪刀、胶棒、拉花装饰的环境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教师检查学生的彩纸等用具,并安排小组。

2、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教师展示拉花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发挥主体

1、教师引导学生观赏已用拉花布置好的课堂环境及课件图片,请学生说一说:拉花有什么用?可以美化什么?你想用拉花美化那里?教师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本次学习活动。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四种剪制图,想一想、试一试,应该怎样叠纸,用什么纸比较容易剪制(小组讨论)

3、教师指导学生分类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想一想:这些折剪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发展主体

1、学生尝试新的剪折法,探究怎装饰拉花更美丽。

2、玩一玩:学生运用拉花美化环境及自身。

课堂总结:

1、生发表感受并说一说:你的拉花还有什么用途,他怎样美化了生活。

2、小组展示表演,共享成功的喜悦

3、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想学习了解什么?

环境教育渗透点:通过活动,增进相互合作意识及师生间的情感、培养保护环境及美化环境的意识。

教学后记:

《纸》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能关注生活中身边的人和物,用特有的形式进行再现。

2、能关注撕出的色纸的形状,积极进行想象,学会添画的方法。

3、能大胆随意撕纸,有意图地用线添画,表现出综合运用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对撕下的任意形状进行想象创意,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质地的纸,例如彩色纸,色卡纸,教学课件《奇妙的撕纸添画》,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师:“老师刚刚在教室外面捡到一张纸,不知道是谁丢的。”师出示纸片,转动着观察,“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吧!大家可要仔细看好了!”师添画(教师示范添画,故意放慢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画时的过程)

“废纸不一定没用,看!我们不就把这张废纸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兔子吗?所以呀,小朋友们的废纸不要乱仍,要养成变废为宝的好习惯。大家看看她还像什么?(学生自主发言)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撕纸添画。”(课件出示课题)

二、创作引导

1、玩玩试试

(1)师:“现在老师请5个同学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出示一张彩纸,五个同学排成一排,前面四个同学随意地撕纸,把撕下的纸一半给老师,一半递给后面一个同学,第五个同学添画。添画完说说你变的是什么!”

2、撕一撕

师:“在小朋友面前也有各种质地的纸,请你也选择其中一张,动动你的手,听听纸撕碎动人的声音。”倒数十秒撕完。(提醒:将撕下的纸放在桌上,注意卫生。)

3、刚刚大家都发挥了自己奇特的想象,也尝试了撕纸的乐趣。现在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看看这些小纸片还可以怎么变呢?(出示课件,让同学们感受各种角度的不同添画)

4、小组讨论:看了这么多,大家来说说怎样看可以发现更多奇妙的联想?怎样更巧妙的添画?变的过程中有什么方法和窍门吗?

5、教师小结:先看,再转,然后再看,再转动, 觉得它最像什么(适时提问学生),选一个合适的角度,粘在纸上,用添画的方法把它变出来,可以中间添画,也可以周围添画。看来没用的纸,一下子被我们赋予了生命! (边小结边出示课件)

三、启发创作

1、从你撕下的纸中选择一张你认为撕的最好的一片纸添画一下。 (板书步骤:撕纸、联想、粘贴、添画。强调快速)

2、看看评评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先让学生描述一下:你变的是什么? 评一评:你觉得谁想得最巧妙。 (对想得好,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3、启发

师:“其实真正漂亮的作品它是由很多碎纸片组成的,如果把你们的作品都贴到一张纸上,也会成为一幅有趣的图画。你们看……”(课件出示范图:由房屋,树,小路等组成的较难的作品,作简单的讲解)

4、创作

师:“刚才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尝试了撕纸添画,现在把你们的画面添画成一幅完整的画,别忘了给你们的画取个动听的名字哦。”(强调创意,注意卫生)

3、评价

自评互评:作品展示,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说说你最喜欢的画。评一评谁的想法最丰富,谁的添画最奇妙。

四、延伸总结

大家都是聪明的孩子,将碎纸片变成了这么美的画,只要大家多观察,多思考,还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美妙的事情。同时也要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让我们的卫生小金牛每个星期来到我们班!

五、教学后记

本堂课先让学生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感受撕纸的快乐,然后通过自身的实践、感受、交流,掌握撕纸技巧,通过比较、动手,掌握因物象形的拼贴添画思路,通过不同处理方案的讨论,学生动脑动手、想想试试,较好地拓宽了制作思路。整堂课将一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变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纸》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